2025年 5月 16日 下午9:29
spot_img

阿里云营收增速创近三年新高,吴泳铭谈AI增长点 | 看财报


图片系AI生成

图片系AI生成

阿里云进入了一个稳定增长通道。

5月15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新季度业绩,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18%,达到301.27亿元,创下三年来的最快增速,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第七个季度保持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从全年来看,阿里云2025财年(2024年4月1日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收入达到1180亿元,年度收入同比增幅达到了11%,按季度看,分别为6%、7%、13%和18%,增速越发明显。

在大模型时代之前,国内云厂商的增长近乎停滞,这是因为上云需求遭遇瓶颈,以互联网行业为主的行业客户能上尽上,但是仍有大量政企客户因为数据安全等原因,业务停留在私有云或者机房。此外,企业只有在业务扩张时,才有更多的云计算需求。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大部分增长来源于新企业使用AI服务,最早接受AI服务的企业,大多是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或者比如互联网金融、教育、智能汽车等等这些最早应用AI的行业。

同时,过去部分没有上云的企业,对于AI技术产生了新需求,这些企业产生了将服务迁移至云端的强劲动力。例如养殖业、制造业、义乌小商品城等,其过往线下工作流体系较为庞杂,而在引入 AI 技术后,正将相关工作流与服务向云端迁移。

在完成云端迁移后,企业初期可能会开展一些应用探索,例如调用 API 接口。当涉及与企业内部数据或流程深度融合时,多数情况下需在开源模型基础上进行后训练,往往通过阿里云百炼平台使用MaaS或者IaaS等相关服务。

“越来越多基于传统CPU计算的业务,正在转向AI计算,我们对未来几个季度阿里云的营收增速保持在上升通道,抱有比较强的信心。”吴泳铭说。

此外,吴泳铭也指出,端侧模型与云端大参数模型形成互补协同的逻辑关系,这种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增强客户对阿里云相关产品的业务依赖性。

通义系列模型既有适合在云端运行的模型,也有诸多适用于端侧的模型应用,3B参数规模或更小的模型,主要部署于在手机、玩具或智能设备等终端,虽然不会直接带来云算力的调用,但是客户在使用端侧模型时,往往需要云端模型的协同配合——仅依靠端侧模型难以时限完成的业务闭环。

本季度,阿里巴巴发布了新一代开源模型千问3,性能全面超越R1、OpenAI-o1等全球顶尖模型,登顶全球最强开源模型。截至4月底,阿里通义已开源200余个模型,全球下载量超3亿次,千问衍生模型数超10万个,是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张帅,编辑 | 盖虹达)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