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 Group)作为全球最大的医疗保健公司,近年来经历了一系列震动行业的危机事件,其发展轨迹堪称从云端跌落谷底的典型案例,以下是事件时间线梳理。
2024年12月4日,联合健康旗下保险部门CEO布莱恩·汤普森(Brian Thompson)在纽约曼哈顿街头遭枪击身亡,凶手路易吉·曼吉奥内(Luigi Mangione)虽被逮捕,却意外获得民众广泛支持。这一极端事件暴露了公众对美国医疗保险行业的极度不满,尤其是汤普森生前所推动的新算法导致保险拒赔率飙升,被指为公司和个人谋取巨额利润。事件引发社交媒体对美国医疗体系的强烈声讨,联合健康的公众形象遭受重创。
2025年4月17日,美国联合健康公司宣布下调2025年全年盈利预期,主要原因是Medicare Advantage业务中医疗服务使用率远超预期,导致股价单日暴跌22%,市值蒸发约1190亿美元。这一消息不仅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也揭示了公司在成本控制上的重大失误。
2025年5月13日,首席执行官安德鲁·威蒂(Andrew Witty)突然以“个人原因”辞职,由前CEO斯蒂芬·赫姆斯利(Stephen Hemsley)接任。与此同时,公司以医疗成本过高为由暂停2025年财务展望,导致股价再次暴跌17.8%,创下近五年新低。威蒂此前还涉嫌内幕交易,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公司治理的质疑。
2025年5月15日,《华尔街日报》披露美国司法部对联合健康展开刑事调查,重点指控其在Medicare Advantage业务中通过夸大患者病情风险评分骗取联邦补贴。消息公布后,股价当日暴跌近13%,收于274.35美元,市值较2024年高点蒸发超50%,累计损失数千亿美元。
图片来源@moomoo
民众愤怒与制度性矛盾的集中爆发,联合健康“修复之路“漫长
联合健康的声誉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医疗体系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拒赔率引发的民众不满。联合健康的拒赔率高达32%,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例如,2025年初乳腺外科医生Emily Potter披露,其为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时,联合健康代表在术中要求确认住院理由,最终仍拒绝支付11万美元费用,被指“制造拒赔证据”。
普通民众对联合健康的不满已积累多年。甲流期间,民众通过联合健康保险购买奥司他韦需支付40多美元,而用Giant会员卡仅需10几美元,凸显保险费用的不合理性。社交媒体上,网友甚至将枪杀CEO的凶手视为“英雄”,反映出对保险公司的极端不信任。
第二,Medicare Advantage计划的系统性欺诈指控。根据联邦医保的MA计划,保险公司通过患者风险评分获取政府拨款。联合健康被指控通过旗下Optum部门控制医生资源和医疗IT系统,诱导医生填写高风险诊断代码,形成结构化的“印钞系统”。例如,一个健康老人的评分可能为1.0(政府拨款约1万美元/年),而被夸大病情后评分可升至2.5(拨款2.5万美元/年)。联邦问责局(GAO)报告指出,类似行为每年导致数十亿美元浪费。司法部的刑事调查若坐实,联合健康将面临重罚、退还不当所得甚至被禁止参与联邦医疗计划。
第三,商业模式的根本矛盾。联合健康通过“医-药-险”闭环模式控制医疗资源,但作为保险公司需控费,作为服务提供者又需盈利,这种角色冲突导致其更倾向于压缩赔付而非提升服务质量。例如,其AI工具nH Predict被指错误率高达90%,却被直接用于终止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引发多起诉讼。凯撒家庭基金会(KFF)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医保企业应对高昂医疗费用“负很大责任”。联合健康的拒赔行为和管理层丑闻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信任。
联合健康大概率因大而不倒,部分投机者开始蠢蠢欲动
联合健康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其庞大的市场地位和美国医疗体系的结构性依赖使其难以彻底崩塌,未来事件最需要考虑的四个点:
首先,若司法部认定欺诈成立,联合健康可能面临数十亿美元罚款,并需退还不当所得。历史案例显示,类似规模的医疗欺诈案罚款通常在10亿至50亿美元之间,如2017年Anthem因类似问题支付1.15亿美元和解金。为应对医疗成本上升,联合健康可能被迫缩减Medicare Advantage业务规模,或调整风险评分策略,这将直接影响其收入结构。美国银行分析师预计,2025年公司每股收益可能缩水10%-20%。
第二,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调整。72岁的前CEO斯蒂芬·赫姆斯利重返岗位,需在短期内稳定局面。他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削减成本、优化风险控制流程,并通过股权奖励(如6000万美元一次性奖励)激励团队。公司可能加大Optum健康服务板块的投入,以平衡保险业务的风险。Optum目前雇佣7万名医生,深度嵌入医疗服务体系,未来或通过提升服务质量重建信任。
第三,行业监管与市场竞争。特朗普政府要求药企降价近60%的行政令,可能间接影响联合健康的药品采购成本。此外,Medicare Advantage计划的监管趋严,可能迫使公司调整运营模式。CVS、Humana等公司可能借机争夺联合健康的市场份额。例如,CVS通过整合Aetna保险和药房业务,已在控费和服务效率上形成竞争优势。
第四,大而不倒的现实逻辑。联合健康服务覆盖7500万人,若其倒闭将导致医疗体系崩溃,数千万人医保中断、医院现金流断裂、药品供应链瘫痪,出现系统性风险。这种系统性风险使得政府更倾向于通过罚款和改革而非让其破产。
在联合健康股价腰斩之后,部分投资者认为,联合健康的股价已跌至长期投资区间,且其“大而不倒”的地位使其具备反弹潜力,罚款和管理层调整后,公司可能在2026年恢复增长,因此这些投资者已蠢蠢欲动,开始陆续小仓位进场联合健康。
危机中仍有望重生,但给美国医改提供契机
联合健康的危机既是其自身商业模式缺陷的结果,也是美国医疗体系结构性矛盾的缩影。尽管面临刑事调查、股价暴跌和公众信任危机,但其庞大的市场地位和政策依赖性使其仍有机会通过改革重塑形象。未来的关键在于:联合健康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整改风险评分机制,避免刑事指控升级。其业务模式也将出现大幅度调整,减少对政府医保项目的依赖,提升服务透明度。在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和被曝光后,公司的公众信任可以说是“碎了一地”,因此一旦联合健康度过此次危机后应该会通过降低拒赔率、优化客户服务等行为,修复与患者和医生的关系。
最后更多反映出了当前美国医疗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2025 年 5 月 12 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核心是实行“最惠国待遇” 制度来降低处方药价格,要求美国患者享受与其他发达国家相同或更低的药品价格,并威胁用立法或进口手段强制执行。现有医保体系是奥巴马时期的《平价医疗法案》,虽使更多人获得医保,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民众认为保费增加、医保费用上涨等,而目前美国的医保体系仍以私人保险为主,联邦医保仅覆盖约 40% 的药品支付市场,私人保险体系占主导,医疗成本高企,药价虚高等问题依然突出。由于美国两党政治立场和理念的分歧导致医改难以顺利推进,民主党倾向于扩大政府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增加福利项目,如奥巴马医改旨在提高医保覆盖率、降低医疗成本等,而共和党则更注重自由市场机制,强调减少政府干预,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会增加财政负担、损害市场活力,因此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就试图推翻奥巴马医改中的部分改革措施。
由于美国法律禁止政府直接干预药价谈判,且现行医疗体系复杂,特朗普政府在推行医改政策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其签署的降低处方药价格的行政命令,虽有较强的政策导向,但在具体执行时,受限于现有法律和市场结构,难以有效落地,还可能面临来自行业内的法律挑战。美国联合健康事件中揭露的仅仅是美国医疗体系中的冰山一角,但美国联合健康这一事件或许正是政府强加干预的一大契机。
美国医改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平衡和利益集团的博弈。如果民主党和共和党继续在医改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难以保障,医改方案可能在不同政府任期内反复调整。特朗普政府的最新医改政策能否顺利推进,也还需观察其与国会的协调情况、法律诉讼的结果以及利益集团的应对策略等,但推动美国医疗体系向更公平、透明的方向发展才是民生所向。(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婧滢,编辑|刘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