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5月 23日 下午5:37
spot_img

对话联想创投宋春雨:超级智能体到底怎么投?


联想创投合伙人:宋春雨

联想创投合伙人:宋春雨

从不追风口,到领跑超级智能体,联想为何敢于在AI战局中打出“全栈AI”这张牌?

前不久,在联想Tech World 2025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抛出了一个重磅概念:“超级智能体”。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AI助手,而是具备“感知与交互、认知与决策、自主与演进”三大核心能力的下一代AI形态。与之配套的,发布了覆盖全场景的超级智能体矩阵。

彼时,作为联想集团“科技瞭望塔”的联想创投也交出了一份颇具分量的AI投资成绩单。距其官宣20亿元人民币投向AI终端生态的计划已经过去一年,他们完成对20多家AI企业的投资,累计出资超10亿元,投资布局涵盖从算力到AI基础层再到应用层的各个环节。

这与此前面对大模型热潮时的“冷静观望”形成鲜明对比。大模型投资在国内蔚然成风时,钛媒体创投家曾问联想创投专门负责 AI投资的首席投资官、高级合伙人宋春雨:“你们投了哪家?”

他冷静地回答:“我们还没有投资任何一家大模型企业,需要时间看清楚,哪家大模型团队更有通向 AGI 的实力。”

如今,他观点更明确:“当前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一个分水岭式的进化阶段,DeepSeek的出现加速了AI的普及进程,未来开源大模型的市场份额将提升至80%,闭源大模型的市场份额则下降至20%。”

同时,他认为下一阶段人工智能的大爆发将集中在智能体领域,垂类智能体和通用智能体都会加速进化。

不着急,也不会错过。工程师背景与产业投资身份的双重叠加,为宋春雨带来的影响是,他习惯先把一件事情看透、接着选择最好的标的,而不是“押注式”投资。

宋春雨的背后是一长串中国最前沿的AI公司:旷视、第四范式、寒武纪、智谱AI、阶跃星辰、无问芯穹、摩尔线程、思谋科技、轻舟智航……某种意义上来讲,当下是懂技术、信仰技术的中国科技投资人最好的时代。

以下是宋春雨对于大模型、超级智能体的投资机会,超级智能体的投资方法论,以及联想创投的“全栈AI”投资观点,或许能为行业带来一些思考、碰撞。

以下为钛媒体创投家与宋春雨对话全文,略有删减: 

AI、具身智能与自动驾驶

创投家:您之前认为开源大模型的发展可能会滞后于闭源大模型。那么,在今年DeepSeek迅速崛起之后,您的观点是否有所改变?

宋春雨:今年人工智能领域呈现出加速进化至硅基智能的趋势,以DeepSeek为代表的领先开源大模型的快速崛起,成为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力量,其重要意义在于推动了人工智能的普及化。

去年,我们曾讨论过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市场格局,当时认为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内,开源和闭源大模型可能会各占50%的市场份额。

然而,如今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判断,DeepSeek带来的影响力可能会使开源大模型的市场份额提升至80%,闭源大模型的市场份额则下降至20%。

DeepSeek的开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将先进的推理模型开源,同时大幅降低了模型的部署成本,这为智能体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另一方面,其工具链、数据链以及可调用性更加透明,推动了智能体之间的协作。例如,以Munas为代表的智能体能够协作完成组合性任务,这在过去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当前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一个分水岭式的进化阶段。

其次,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快速迭代并趋于收敛。美国有微软/0penA1、亚马逊/Anthropic、谷歌、Meta 和 xAI五家头部企业;中国有DeepSeek、通义千问、豆包、智谱AI、阶跃星辰等企业,欧洲有Mistral。全球能够围绕技术大模型进行进化的主体基本集中于这些企业。

最后,下一阶段人工智能的大爆发将集中在智能体领域,垂类智能体和通用智能体都会加速进化。

在大模型对物理世界的影响方面,我们最关注两个领域:汽车智驾和具身智能。预计,未来会出现专门针对具身智能的大模型,这种大模型结合了物理世界的真实数据与数字世界的仿真数据,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模拟和更高效的应用。

创投家:目前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速度是否处于平行状态?

宋春雨:个人认为中美在人工智能模型算法方面的差距大约为6个月。

在算力方面,中国暂时无法获取最先进的制程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在算力基础设施和整体效率。

然而,从算法本身来看,我认为已经无法阻挡中国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

创投家:聊一下您最关注的领域之一,您认为具身智能从炫技到走进生活还要多久?

宋春雨:具身智能无疑是人工智能在物理世界中的重大进化方向,可以说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目前有几个判断,第一,在有限场景下的通用性泛化能力,可能在两年内就能投入使用。例如在工厂场景下,让机器人进行分拣工作,只要给它任何物体,它都能进行分拣,这叫有限场景的泛化。

第二,在特定垂类场景下的泛化能力,我认为也是可行的。比如在药店,机器人可以抓取屋子里的几千种药品。

我们不能指望机器人既能抓药、又能搬箱子拧螺丝,具身智能在短期内实现全通用是不现实的,还是应该将具身智能应用于具体的场景。

第三,未来机器人的形态可能是多物种共存的局面。它们不一定是人形的,可能是轮式的、有双臂的,也可能是复合型的。总之,未来一定是多物种共存的生态系统,这是我们的预判。

创投家:您怎么看AI在智驾领域的发展?

宋春雨:自动驾驶领域目前正处于快速收敛期。

自动驾驶将是具身智能领域第一个取得商业化成功的里程碑。汽车本质上就是有四个轮子的机器人,就像机器狗有四条腿一样,具身智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四轮机器人”的发展。

其次,我对自动驾驶领域即将迎来的“iPhone时刻”充满期待。目前,以视觉大模型为核心的技术正在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最后将收敛到几家企业。

创投家:您如何看待创投的周期性?

宋春雨:行业确实存在周期,但作为创投机构,我们始终专注于投资前沿科技,关注行业的变革因素,对我们而言,投资领域永远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之前由于关税等因素,新能源行业曾经历了一段低谷,大家都不愿投资新的项目。但我们仍然继续投资,投资下一代新能源技术,比如下一代光伏材料、下一代锂电池材料等核心材料。

这就是我们始终秉持的“永远欣欣向荣”的投资逻辑,所以我认为创投本身是没有周期的。

下一个阶段:超级智能体

创投家:联想集团全栈AI战略后,联想创投将重点关注哪些细分领域?

宋春雨:联想创投作为联想集团的“科技瞭望塔”,以投资为手段整合全球最优秀的创业者资源,围绕联想的AI PC(人工智能个人电脑)等智能终端和超级智能体的战略,开展生态合作与赋能。

去年,我们在Tech World大会上发布了20亿元人民币的AI终端产业生态投资计划。12个月过去了,已经投资了20多家企业,累计出资10亿元人民币,投资布局涵盖从算力到AI基础层再到应用层的各个环节。

算力层,投资了寒武纪、海光信息、摩尔线程、沐曦、后摩智能、此芯科技等企业,基本覆盖了中国超过60%的大算力芯片企业。

AI基础层,在欧洲投资了大模型公司Mistral AI,在国内投资了开源中国(对标GitHub)、OpenCSG(对标Hugging Face)、阶跃星辰、智谱AI。

我们认为多模态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包括在下一代具身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领域,所以在众多选择中,我们投了阶跃星辰。

应用层,我们投资了美图的海外版Pixocial,还投了YouMind、海纳AI、Industrial Next等企业。

我们认为这些企业将从不同角度为当前以及下一代AI PC、AI终端、超级智能体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这就是我们的投资思路。

创投家:单笔投资多少?创业者的画像是怎样的?

宋春雨:投资的创业者背景极为国际化,其中有很多来自大型互联网企业,也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的人才。大多数创业者专注应用开发,且普遍较为年轻。

从投资金额来看,芯片领域的投资相对较大,这一领域需要的资金量较多;而应用领域的量级则相对较小。

创投家:AI类的被投企业如何与联想集团协同?

宋春雨:联想为超级智能体构建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可以类比为有许多预制件的集合。

例如,我们投资的OpenCSG,它将其工具链平台开发出来,集成在一个大平台上。当用户进行微调时,通过调用其工具就能轻松完成,它已经成为我们AI PC软件站的一部分。

比如,当客户需要文生图功能时,思谋就成为我们的基座模型。再比如YouMind创意生成,它为我们的SMB(联想中小企业事业部)网红客户、电商客户生成各种营销创意,我们为其提供流量。用户使用后反馈,模型能够据此调优,进而性能更佳。

再比如投资的底层平台,算力芯片企业帮助我们下一代产品开发DPMO(专用AI加速),它能够调动终端算力,充分释放芯片性能,为AI应用提供强大支持。

创投家:被投企业如何申请这类合作?

宋春雨:这分为两种情况。对于已投资的企业,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会将相关信息输出给我们的事业部,以实现生态协同。

对于尚未投资的企业,他们可以申请加入我们的“星辰计划”,成为生态合作伙伴。对于这类申请,也有专门的流程和服务团队来对接处理。

超级智能体,怎么投?

创投家:您前面提到判断某些大模型企业可能难以持续发展,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宋春雨:我们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会根据一下几个因素考量:

第一,投资企业是否需要具备极高的人才密度,这里所说的“高”并不是指人数多,而是指高级人才的密度。

第二,企业的一号位(即核心领导者)必须具有非常强的行业号召力。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具备强大的行业号召力,才能吸引到足够高的人才密度。

第三,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并且具备非常强的融资能力。大模型团队尤其要能展现出在早期就具备融资100亿元人民币的能力。有足够的资金,企业才能购买算力,所以算力这一要素是隐含在内的。

这三个标准是我们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创投家:这些经验是从哪方面来的?

宋春雨:在AI 1.0时代,我们投资了50多家公司,寒武纪、旷视等企业,都是从AI 1.0时代发展起来的,所以对这一领域比较熟悉。

创投家:在投资应用类项目时,内部是否有共识性的投资逻辑?

宋春雨:坦白讲,应用类项目的投资非共识成分很大,主要还是看团队和创始人,目前在投资应用类项目时,很难明确地说某个项目就是下一个“今日头条”。

我们评判一个应用项目时,会从其创造的价值以及单位人创造的价值角度出发。毕竟,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替代人力,而被替代的人力价值越高,该应用项目的价值也就越高。

我们对全球各类工作岗位都进行了梳理,寻找那些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充分闭环解决问题的岗位,而非仅仅是提供辅助功能、仍需人力介入的岗位。例如,律师、程序员、财务分析师、初级分析师、人力资源面试官等岗位,然后根据其价值列出相应的时薪水平。

辅助性功能类的应用就是“CoPilot”,能够彻底替代人力的应用就是Agent;而能够实现协作功能的应用,则归类为超级智能体。

创投家:应用类项目,如何判断一名创业者值得投资?

宋春雨:这种识别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我们团队上周与一位创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足足谈了4个小时。这位创业者非常年轻,极具想象力,同时拥有颠覆性的想法,这些想法非常非共识,换言之,他所讲述的思路和想法是以前从未有人想到过的。

尽管他的背景并不算特别光鲜亮丽,不是那种典型的天才少年,但他对相关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因此,我们在评判这类创业者时,更看重的他们选择的切入点是否具有超越同时代人的深刻洞察力,而不是他们的出身背景。

所谓的“非共识”,实际上是指对事物具有极高的认知和洞察力。这种深刻的洞察和认知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创业者才能想到常人难以想到的突破点和思路,这正是我们最为看重的。

创投家:超级智能体时代,您认为技术成分所占的比例有多大呢?

宋春雨:在超级智能体时代技术成分固然重要,但并非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以下是几个关键要素:

1、一号位的产品能力:创业者必须具备强大的产品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积累而来的。

例如,那些曾在大型互联网企业工作过的创业者,他们经过系统的训练,具备了为具体用户群体设计和优化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打造面向C端用户的超级智能体产品至关重要。

2、对模型的理解力:创业者需要深刻理解模型,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亲自编写模型代码,而是要清楚不同模型的能力和适用场景,准确地评估和选择最适合特定任务的模型。同时,还要对模型的能力框架体系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局限于单一模型。

3、深刻的市场洞察力:创业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并抓住市场痛点,这一点至关重要。例如,现在再复制一个今日头条这样的产品已经毫无意义了,创业者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现有的成功案例。

深刻的洞察力、快速的判断力和执行力是成功的关键。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郭虹妘,编辑|陶天宇)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