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5月 22日 下午8:54
spot_img

单季亏损创近五年新低,小鹏汽车盈利“临门”?|钛度车库


1

小鹏汽车官网

小鹏汽车正在从2023年的低谷中复苏过来。

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交出了一份颇有看点的成绩单。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当季总交付量达9.4万辆,同比激增330.8%,环比提升2.7%,这一亮眼表现不仅远超市场预期,更使其在新势力阵营中占据领先地位。

销量增长直接转化为财务指标的改善: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41.5%至158.1亿元,整体毛利率和汽车毛利率分别攀升至15.6%和10.5%,实现连续七个季度增长。尤为可喜的是,净亏损大幅收窄51.5%至6.6亿元。

资本市场也给出积极反馈。财报发布后,财报发布后小鹏汽车美股股价单日飙升13%,收报22.25美元/股,盘中涨幅更一度突破16%。

营收微降,亏损收窄

小鹏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158.1亿元,虽然同比大幅增长141.5%,但环比2024年第四季度的161.1亿元下降了1.8%。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核心收入的汽车销售收入为143.7亿元,环比下降2.1%。这一现象与当季交付量环比增长2.7%形成矛盾。通过计算可知,2024年第四季度单车收入约为16.03万元,而2025年第一季度降至15.29万元,降幅达4.6%。

小鹏汽车财务与会计副总裁吴佳铭在电话会上指出:”第一季度看到的平均售价可能是全年最低点,后续季度将稳步提升。”这种结构性改善,配合预计下半年实现的规模效应,将共同推动毛利率向”十几个百分点的高位”迈进。

毛利率表现也是小鹏汽车本季度财报的一大亮点。小鹏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毛利率达到15.6%,较2024年同期的12.9%提升2.7个百分点,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14.4%提升1.2个百分点。更为关键的是汽车毛利率的改善,本季度汽车毛利率为10.5%,相比2024年同期的5.5%大幅提升5个百分点,环比也提升了0.5个百分点。

吴佳铭表示,小鹏汽车已经连续七个月实现了整车利润率的提升。这主要归功于降本工作,以及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效应。

从产品结构来看,MONA M03和小鹏P7系列成为绝对的销量担当。小鹏MONA M03今年第一季度累计销量突破4.7万辆,在小鹏汽车当季度总销量占比约50%。小鹏P7+上市5个月,近日已完成第5万台新车下线。

亏损收窄是另一大亮点。本季度净亏损6.6亿元,同比收窄51.5%,环比收窄50.1%;按非公认会计原则计算,净亏损仅为4.3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9.8%。亏损规模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同时,还创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新低。

新增超百亿研发,有相当比例投向AI领域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研发上的投入高达19.8亿元,同比增长46.7%,略超市场预期18.6亿元。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何小鹏透露,小鹏汽车在2024年的研发总支出大约在65亿美元;2025年预计全年的研发支出约为85亿美元,而增加的研发支出很大一部分将用于AI相关的投资。

图灵AI芯片的研发进展尤为引人注目。何小鹏透露,在第二季度,我们已经有部分(配备小鹏汽车自研的图灵芯片的)车进入到了生产环节;而在第三季度,配备图灵芯片的车型将会更大范围地放量。

“如果在车上做到L3级别的自动辅助驾驶软件能力,对用户来说,这将是汽车与AI结合中巨大的创新与变革。所以,在2025年、2026年,我们会坚定地以图灵芯片为基础,围绕自动辅助驾驶能力和智能座舱能力,来构建全本地端的VLA(视觉语言动作)能力。”何小鹏说到。

更长远地看,小鹏汽车正在构建一个超越汽车本身的智能生态。何小鹏透露,机器人业务将与汽车业务形成深度协同,预计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这种”车机协同”的战略布局,不仅拓展了商业边界,更强化了核心技术能力的复用。

重申四季度要盈利,路径清晰但挑战不小

管理层在电话会上给出了明确的盈利指引——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已经清晰可见:产品组合持续优化带来的均价提升,图灵芯片量产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软件订阅服务占比的提高。

要实现这一目标,小鹏需要在多个维度同时发力。销量提升是最基础的保障,交付指引显示,小鹏汽车预计第二季度总交付量约为10.2万辆至10.8万辆,同比上升237.7%至257.5%,收入预计为175亿元至187亿元,同比上升115.7%至130.5%。

2025年堪称小鹏汽车的产品大年,战略布局呈现出清晰的梯次推进节奏。在产品规划方面,公司将在第二季度完成五款在售车型的年款升级与配置提升,夯实现有产品矩阵的竞争力。进入三季度,包括备受期待的G7在内的两款全新车型将开启交付,其中定位25万级SUV市场的G7被何小鹏寄予厚望,称其将成为”细分市场竞争力突出的新产品”。而第四季度将迎来战略级产品——鲲鹏超级电动车型的量产落地,进一步完善高端产品布局。

从产品矩阵的战略部署来看,即将于本月底推出的MONA M03 Max版本主攻15万元级大众市场,以行业首发的”满血版”智能驾驶作为差异化突破口;三季度上市的G7将率先搭载自研图灵芯片,在中高端市场建立技术标杆;而全新P7则肩负品牌向上使命,通过产品力的全面提升来突破价格天花板。这种阶梯式的产品投放策略,既实现了主流价格带的全覆盖,又确保了技术领先性的持续输出,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构筑了坚实的产品基础。

然而,实现盈亏平衡的道路并非坦途。行业价格战的持续加剧给小鹏带来了巨大压力。特斯拉Model Y的起售价已下探至25万元以内,比亚迪也通过”荣耀版”车型大幅降价,这迫使小鹏不得不跟进调整价格策略。G6车型在3月份的官方降价1.5万元虽然刺激了销量,但也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此外,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欧洲市场对中国电动车的政策变化,都可能影响小鹏的海外扩张计划。

目前小鹏已在德国、挪威、荷兰等欧洲国家实现交付,并计划在下半年进入法国、西班牙市场。在东南亚,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本地化生产项目正在推进,这将帮助小鹏汽车规避关税壁垒,提升区域竞争力。不过,海外业务仍处于投入期,短期内难以对业绩形成有力支撑,如何在扩张速度和财务健康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小鹏汽车需要谨慎权衡的问题。

透过这份财报可以看出,小鹏汽车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公司在智能驾驶技术、产品矩阵完善、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持续的盈利压力仍是严峻挑战。

在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小鹏汽车更加清楚了自己的优势和边界。然而,这场关乎生死的转型之战,才刚刚进入最关键的攻坚阶段。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韩敬娴 编辑|李玉鹏)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