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乳品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的内卷状态,各大乳企在细分赛道寻找各自的增长之路。
在FBIF2025食品饮料创新论坛,海河乳品董事长邹旸透露,通过战略调整,海河乳品在2024年实现营收11亿元的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海河乳品将继续深耕花色奶赛道,努力保持增长,将这个赛道做深、做透。目前海河乳品已经覆盖了全国95%的城市。未来,将会进一步拓展下沉市场,并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做深、做透,让品牌的覆盖面更广。
对于所有乳品企业来说,2024年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料奶(生鲜乳、原奶)总产量4079万吨,同比下降2.8%,是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原料奶产量增速分别为5.1%、2.1%、-5.8%、-9.0%,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
另据行业估计,乳制品行业于2023年及2024年淘汰了约1200万头奶牛。澳亚集团在财报中指出,估算截至2024年前三个季度,10个主产省份的奶牛存栏数量减少6.7%。
与此同时,部分牧场运营商开始退出市场并停止经营,估算规模化牧场数量由2022年的4600个减少至2024年底的3700个。
在行情整体低迷的行情下,企业的营收也不容乐观。
根据上市及挂牌乳企披露2024年财报及部分2025年一季度业绩,在21家乳企中,仅5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线增长,13家呈现双线下滑态势,剩余3家则为增收不增利或增利不增收。
在行业普遍萎靡的状态下,海河乳品的营收仍在增长。根据天津日报报道,天津海河乳品有限公司营收从2019年的4.6亿元增至2023年的9.45亿元,利润从2019年的113万元增至2023年的6309万元。
在邹旸看来,当前乳业面临的挑战甚至超过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时期,行业尚未显现回暖迹象。在这种环境下,不断的产品创新便成了乳企实现增长的必经之路。
“去年我们采用饱和式创新的方法,一周一个新产品,全年共开发了50多个新产品。在今天的存量竞争环境下,就需要看各个品牌需要依靠独特的绝活,才能把消费者吸引过来。”
邹旸认为,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聚焦创新,结合自身特点寻找突破。例如,海河选择发力风味奶市场,推出香菜牛油果牛奶、煎饼果子牛奶等创意产品,迎合年轻消费者“好喝、好玩”的需求。
目前,海河乳品生产的牛奶共有6大类、100余种产品。大量且快速的新品迭代,为海河乳品带来了显著的增长。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2024年海河花色奶销售额已经达全国第一,位居行业榜首。
虽然增长显著,但在邹旸看来,区域乳企仍然面临着比其他乳企更多的问题。
一方面,对于区域乳企而言,竞争压力尤为突出,不仅面临蒙牛、伊利等巨头的扩张冲击,还需应对新锐品牌崛起及自身国企体制带来的效率问题。邹旸表示,在全国各大城市,两大头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应该有60%左右,再加上一些比较强的其他品牌,留给本土乳企的市场份额大概只有20%左右。另一方面,消费者老化的问题对于区域乳品企业来说,也尤为严重。
而想要应对这一系列挑战,根本上还要从组织结构方面入手。
邹旸将海河乳品的一系列变革措施总结为“四力”,即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和组织力。
在产品力方面,邹旸认为,高毛利的产品一定是有创新性的产品。产品为王,渠道必须无条件支持产品上新。为此,海河乳品在产品研发上进行了大举的投入。
并且在乳品的基础上,目前海河乳品还增加了冰淇淋业务,并自建了冰淇淋生产车间。在邹旸看来,在冰品市场行情走低的趋势下,趁乱局入场是最好的选择。
而品牌力方面,海河乳品着重品牌年轻化的打造,这个过程中煎饼果子牛奶等产品的打造,也是在为品牌调性服务,从很大程度上助力了海河乳品的品牌年轻化转型。
在渠道力上,海河乳品进行了详细的渠道规划,由过去的六大渠道增加到十大渠道。同时强化对于渠道绩效考核以及经销商的管理,严格管制窜货、乱价等问题。
而这其中,组织力是决定以上三个核心能力的关键推动力。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海河乳品将“消费者为先,奋斗者为本”作为内部管理的核心准则。
“区域性乳企很多都是国有企业,很容易走上国有企业行政化这条路,在快消品市场,动作太慢。同时,区域乳企很多都是老字号,容易倚老卖老。而在海河乳品,提职和涨薪都是倾向奋斗者。”
对于未来的规划,邹旸心目中两个标准:做天津的奶瓶子,做好喝好玩的牛奶。“在天津市场海河乳品必须得做到NO.1,在全国市场上就要把花色奶这个品类做深做精做透。现在大部分乳企的收入都在下降,我们确实有增长,但未来能增长到什么水平,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我们会努力的。”(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谢璇,编辑|房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