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迈点
近日,一则女子“假过敏”住遍十几家酒店要求退房免单的新闻在业内引发热议。
该女子利用自己的过敏体质,反复在退房前抓挠皮肤、制造红疹,再以“酒店卫生不达标”为由向商家索赔。
在一个多月里,她几乎没花钱就住遍了多个城市。更讽刺的是,为了逃避责任,她还多次检索“消费纠纷”“维权流程”等关键词,试图构建一个无懈可击的受害者人设。
她熟悉投诉流程、懂得语言施压,也明知道自己过敏体质,却一次次将问题归咎于酒店卫生。最终以寻衅滋事被刑拘收场。
恶意投诉正在成为某些人的“副业”
这听上去是个极端个案,但类似的薅羊毛“白嫖党”行为在行业里早已屡见不鲜。
有报道称,南京一位王某带着缝衣针入住酒店,故意在毛巾里“发现”缝衣针,借此威胁酒店退还房费并赔偿。半年时间,他跑了4个城市,针对9家酒店实施敲诈。
更有甚者,2024年台州一名男子在10个月内入住了380家酒店,通过放大酒店细微问题,或把随身携带的死蟑螂、头发丝等道具放进房间,对63家酒店实施敲诈勒索,不仅要求酒店方退还房费,还索要交通费、精神损失费等赔偿,多数酒店为避免差评影响生意选择息事宁人。
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酒店人在吐槽遇到的“白嫖党”。
“有位男客人一进房间就打电话说‘空调不凉’,我们派工程师上去一测一切正常,是他自己模式没开对。送东西不要,还说‘我要精神安慰’。”“明知道对方是惯犯,还得陪着笑脸。不给退钱就要差评投诉,退了又憋屈。真的被搞怕了。”
投诉的借口和白嫖的手段五花八门,但背后的动机都是一致,就是想用恶意投诉换取免单或更多赔偿。
但问题是,即使酒店识别出来动机,也很难处理。不给退款,就面临“差评”“举报”威胁。一条差评可能导致酒店辛辛苦苦做上去的评分下降,影响口碑,造成订单流失。因此,很多酒店往往倾向于息事宁人,选择妥协退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恶意投诉的风。
事实上,不只是酒店,几乎所有服务行业都被恶意薅过羊毛。
当然,如果只是普通的薅羊毛,合理利用优惠和规则,无可厚非,毕竟这是市场促销和用户权益的正常互动。
但更多情况却是恶意薅羊毛——有人先多次下单、取消,甚至迟迟不接电话或拒收外卖,借此制造送餐超时或“无人签收”的理由索赔;有人网购之后故意破坏商品或包装,伪装成质量问题申请退款;有人自动抢占高星房源,后期加价转卖,甚至注册多个账号做“恶意退订循环”;还有人申请无理由退货后偷换商品,留下旧货退回。
这其中,已经诞生了一些“职业投诉人”。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和运用,甚至比平台和商家更透彻。他们打着维权的旗号,放大甚至主动制造问题,把这当成了副业。这些人游走在法律边缘,有的甚至尚未被明确定性违法。
本来,平台设置这些投诉和反馈机制,是为了保障用户体验,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可如今被部分人当成了套利工具。
这样一来,真正的合理投诉反倒被淹没。这就像“狼来了”的故事,恶意投诉不断拉响警报,最终让商家对所有的投诉都心存怀疑,甚至忽视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客人。长此以往,服务行业的生态和消费者体验都将被拖累。
真正受伤的是夹缝中的一线员工
受伤的不只是酒店,更具象化一些,压力给到了一线员工。
他们是每天站在前台接待的第一人,是对接客户、安抚情绪、承担后果的那一环,但在很多时候,却没有决定权,也没有话语权。
一方面,他们面对的是越来越复杂的客诉场景和防不胜防的“白嫖党”。
有些投诉不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而只是为了“要点好处”。有人一进门就挑毛病,言辞激烈、咄咄逼人;也有人前期看起来温和友好,退房后却突然发难,隔几天冷不丁甩出一份投诉。
“客人住得好好的,退房时说很满意,还主动加了微信说下次再来,结果一走人立马在平台投诉‘房间潮湿、皮肤过敏’,要求全额退款。”一位酒店员工无奈地说:“如果她当面提出来,我们可以马上换房、升级房型、处理问题,可是都住完了再来仅退款,真的是防都防不住。”
面对这些“套路型”投诉,酒店员工不能反驳,不能情绪化,只能不断安抚、反复解释。因为一个差评、一次客诉,可能直接拉低门店评分,影响入住率,更别说还可能牵连到员工个人的绩效奖金。
另一方面,他们承受的还有内部管理带来的系统性压力。
很多酒店、餐饮、出行等行业都设置了详尽的服务KPI,这些指标往往绑定了绩效奖金。个别投诉甚至可能被定性为服务失误,成为员工考核的黑点,影响升职调薪。
在这样的环境里,员工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管理情绪;不仅要服务客户,还要自我保护。他们在规章制度和用户期望之间艰难平衡,在高压与低回报中耗尽耐心。
建立更公平的反馈机制服务才能良性循环
行业发展离不开用户体验的持续优化,但真正健康的体验,必须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既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也要保护服务者的底线,不能一味“谁喊得大声,谁就有理”。
投诉机制必须继续存在,但它需要更强的判断力和分辨力。因此,建立一套更有分辨力、更具底线意识的反馈机制,势在必行。
其一,设置高频投诉用户预警机制。后台应建立行为画像识别系统,对频繁以同一理由申请退款的账号进行自动标记、审核,并对出现异常投诉行为的用户适当限制维权通道。例如:连续多次要求全额退款的用户,自动触发平台人工复核机制,避免系统默认快速赔付。
其二,建立员工合理申诉与举证机制。一线员工应当拥有清晰、高效的申诉通道。不是所有客诉都应由酒店无脑背锅,员工应有权提交举证(如监控、录音、现场情况说明),并获得中立评估。
其三,优化绩效考核逻辑。在考核逻辑上平衡服务质量与投诉反馈,避免“差评即绩效扣分”的一刀切;
其四,强化恶意行为的追责与曝光。对于有明显恶意意图的行为,应不再止于息事宁人,而是推动法律手段介入。将典型个案移送法务并对外披露,让其他的“白嫖党”看到边界、感受到后果。
写在最后
服务本该是一种基于信任的双向奔赴。投诉是必要的反馈通道,但当它被过度滥用、甚至变成某些人的变现手段,就需要有人站出来修正规则、保护秩序。真正健康的服务生态,是用户可以表达不满,员工也能自证清白,既能快速响应,也有公平裁量,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体验提升,也才谈得上行业共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