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超市正流行海鲜零元购。
这可不是什么违法的事,而是人们都流行去连排的水缸子里赶海。
毕竟,不花钱就能摸到小卡拉米,运气好的话还能爆出金色传说。
宠物这个东西,已经进化到能随地大小捡了。
如果你会去超市买活海鲜,那就有可能看见我趴在缸前挑挑拣拣。
别误会,我不是事儿多,只是在抠海葵。
没错,就是那个软扭扭的活物海葵。
翻翻短视频就能发现,人人都在往超市的水族馆跑。
其中,在生蚝和扇贝堆中挖海葵的最多。
起因是,up主@仙人钓鱼饭在给自家河豚买食物的时候,发现在超市买的新鲜扇贝上有几株活的海葵。她心生怜悯,把这几个扇贝挑出来放在自己的鱼缸里养着,还用虾肉精准投喂海葵。
被爱果然会长出血肉。
刚入水的三只小海葵战损一只,其他两个也奄奄一息。在投喂快两周之后,1号海葵从小鼻嘎都快变成克苏鲁了,2号重生了另一幅躯体。简直顽强。
有专业人士在评论区科普,上面这种带黄条纹的叫纵条肌海葵,是非常耐活的品种之一。除了它以外,西瓜海葵、樱花海葵、地毯海葵等都能在生蚝上找到。
所以,”抠“的这个过程就像在开盲盒:你不知道翻开下一个螺的时候会看到什么颜色的赠品。
如果遇到心仪的宝宝,用勺子或小刀扣下来的过程也充满未知:海葵的柔软躯体实在太脆弱,操作不好就当场爆浆。
有足够耐心的话,后期养成的成就感会是惊人的:只要海水浓度和温度合适,海葵就会像@仙人钓鱼饭视频里的那样好好吃饭、飞速成长。看起来也无敌可爱。
看完视频后,全国没在海边的人都去生鲜超市赶海了。
赶到现场的人评价说,超市的海鲜区简直是陆地上的比奇堡,这里啥都有:不仅有海葵,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活着的豆蟹和附赠的小生蚝。
再不济的话,就捡个管虫和藤壶多点的鲍鱼。这俩小东西对水和食物的要求更宽松一些,出在贝类上的概率也更大。
甚至有些海缸爱好者发现,在生鲜超市的玻璃格才是最好的货源。不仅产品新鲜个大,而且价格合理,到家时的存活率还比网购要高多了。
只不过,比起职业宠物,这些食品标准的小东西活不了那么久。原因是市场里大多都是冷水养殖,家养的话很难保持这么低的水温。
倒是好在单价便宜,可以完美呼应那句养鱼秘籍“勤换水,勤换鱼”。换得快也不肉疼。
同时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超市里稀有物种的爆率还有点高。比如下面这个热爱收集贝壳的哥们就淘到了一颗少见颜色的脉红螺,一只仅需14.9元。
你可能觉得左边就是一个普通的螺,但按照贝壳玩家们对成色和形状的评判标准,这个橘色的螺壳很少见,可以卖到30-100元不等。也就是保守估计的话,都可以把价格翻倍后卖出去。
因此,超市成了各路人士们的淘金场。正常来为晚饭打猎的在结账,想要宠物的拎着瓶子和勺,碰运气的收藏家拿着夹子翻腾……还可以经常看见带小孩来看鱼的家长,甚至有博主会和养殖的鱼们合照出片。
摊开来看,这里和海洋馆本质上好像差不了多少:都是蓝色的、有水、腥腥的;有各种各样奇怪的鱼,还有各种各样奇怪的人。
唯一一点不同是,我们不能从海洋馆带回来什么宠物,但是在超市的海鲜区就可以。
宠物不一定是普通的小猫小狗,这已经成了个既定事实。
比如说,各种菌类就非常适合所过之处生灵涂鸦的朋友们。
它们好处极多,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二次加工,繁衍出各种可食用的东西。如果你愿意的话,它的寿命甚至可以超越王八,达到永生,成为能传家接代的真神。
比如,最基础的菌群形态就是下面的面蛊(又被称为发面团儿,老面,波兰种,酵母奶奶等)。
它们安静、便宜、脾气极好。想要点互动体验的话拿双筷子搅搅,就能听到气孔噗噜噗噜的声音。
同样永生的还有最近特火的SCOBY,又叫做红茶菌。这个像卸妆棉片的东东其实是制作康普茶Kombucha时,表面形成的一层细菌和酵母的共生菌落。
在发酵期间,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厚,大概会持续数月。成长痕迹明显,带孩子的满足感也明显。
博主@孙开心_就呼吁i人都去养SCOBY。
优点一大堆:只需要喂糖水,一个月喂养一次,基本不会生病,成本不贵,不吵不闹,不需要你提供情绪。手感很治愈,关键是胃不舒服的时候还能吃。
互动性也有。比如有一次博主在喂完糖水后发现,SCOBY从瓶口那里跑出来了。这时候就轮到家长用小铁勺敲头批评教育,把它打回罐里。
这简直就是完美的宠物范本。当然,有大部分人都觉得博主疯了。
图源@孙开心_
以上的宠物至少还是可被归纳在生物圈内,有的人爱养的玩意儿都已经超越生命了。
比如前几年火过一段的芒狗。领养的教程是,先买一个香香甜甜的小台芒,削皮,狂嗦。
注意,这个时候还不能用牙啃,只能用嘴唇狂甩果肉,否则会伤及芒狗的毛。
只剩果核后,就可以用上人类的洗发水和护发素。正常洗头后吹干梳开,就是一只毛茸茸的芒狗了(这么看还真挺可爱的)。
如果你连这些都觉得麻烦的话,还有更加简单的无实物养法:在线上无偿领养一个大学生。
抛开一切道德底线不谈,没有啥比大学生更适合当宠物的了:能吃能睡,生活有趣,心态良好,下雨的时候还知道往家跑。
最可贵的是,大学生大概有充足的时间和热情来向你汇报今天干了什么。而且费用便宜,几杯奶茶就可以有偿云养,轻松治疗成年人专属的一生学校情。
为啥人们养的东西越来越抽象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家万喆在之前的报道曾分析过,宠物本质上都是承载人心理上的情感需求和依赖。在这方面,小猫小狗和石头提供的治疗作用其实是一样的。
而对于都市中的漂族来说,他们的生活更像游牧民族。在从一个又一个的出租屋之间迁徙的过程中,海葵和石头等宠物更便携,在养的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和情感要比猫猫狗狗少得多。
这也意味着,在面对和宠物的必然告别时,会产生的额外支出也不会那么多。在选择养的那个瞬间,就已经把金钱和感情阉割到位了。
这是现代人独有的精打细算。
都这样了还是想养点什么,是因为实在太无聊。
这里指的不是没事可干,则是模式化生活正带给人碌碌无为的绝望感。
每天重复的工作和行为无法带来足够的精神养料,还导致了人们愉悦阈值的升高。即使有那么多娱乐的事可做,我们仍感到意义匮乏。
这跟整个社会的发展基调脱不了干系。F·S·迈克尔斯在《难逃单调》中提出: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故事中,我们已经被单一文化裹挟,并逐渐将它认同为唯一合理的现实。单调,正成为主旋律。
无聊没有好坏之分,但从中诞生的情绪有。它们并不能通过单纯的感官刺激清除,而是需要重新认识身边渺小事物,从细节感受自己正在活着。
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的那句话:“我要到森林里,因为我要过真正的生活,我要活得充实,吸取生命中的精髓,抛弃一切与生活无关的事物,当我死时,才不会发觉白活了一场。”
所以,如果你想在钢筋混凝土中寻找一丝新鲜的生机,不如就去抠株海葵吧。
文章标题:年轻人的新型领养:在超市捡海底小鼻嘎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75292.html
阅读原文:年轻人的新型领养:在超市捡海底小鼻嘎_天顺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