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研的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平台)玄戒 O1正式发布前夕,一份联合声明打消了市场关于小米产品全面转向自研芯片的种种猜测。
小米和高通的联合声明显示,双方持续合作15年之后,高通和小米通过了全新的多年协议持续合作。小米旗舰智能手机将在多个产品代际中继续搭载骁龙8系移动平台,在协议期内出货量预计将逐年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将会是在中国及全球范围首批采用,高通即将于2025年晚些时候发布的下一代骁龙8系旗舰移动平台的厂商之一。而按照此前的发布节奏,高通2025年骁龙峰会将于9月23日至9月25日在夏威夷举行,高通预计将在2025骁龙峰会上推出骁龙8至尊版的下一代产品。
此外,在这份联合声明中,小米集团CEO雷军表示:“小米一路从初创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科技领军企业,高通技术公司始终是我们最值得信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我们期待下一个15年继续携手合作,利用高通技术公司先进的骁龙平台和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具创新性的高品质产品。”
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则表示:“高通和小米一直携手并进,持续打造备受全球消费者青睐的非凡产品。我们非常珍视这一合作伙伴关系,庆祝双方15年的合作历程,也非常期待未来继续携手同行。通过骁龙平台,我们将持续赋能小米的旗舰智能手机,并期待进一步扩展合作领域,涵盖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AR/VR眼镜、平板电脑等。”
从小米和高通的合作历史来看,从2011年发布小米手机1以来,高通一直是小米的核心芯片供应商。
2023年,小米推出其首款车型小米SU7时,选择了高通技术公司的下一代骁龙座舱平台,为SU7提供数字座舱支持。此外,SU7还搭载了骁龙汽车5G调制解调器射频解决方案,实现高性能计算、精准定位和低延迟连接。
此次联合声明的发布,则意味着小米接下来将开启“双芯路线”——自研SoC和第三方SoC并行发展。
事实上,小米的自研芯片最早开始于2014年10月。当时,小米成立了松果电子,并于2017年2月发布了首款自研SoC芯片澎湃S1,采用28nm工艺,搭载于小米5C手机。其八核设计(4×A53大核+4×A53小核)性能对标中端芯片,但因工艺落后和基带短板,市场反响平平。
此后,澎湃S2因多次流片失败搁浅,小米暂停SoC研发,转而聚焦外围芯片,如影像(ISP)、快充(PMIC)等细分领域。其中,澎湃C1(ISP芯片)搭载于小米MIX Fold,优化了影像处理效率;澎湃P1(充电芯片)实现了120W单电芯快充。
2024年,有报道称小米成功流片国内首款3nm手机SoC芯片,完成设计到测试闭环,技术自主性大幅提升。
相关信息显示,目前玄戒O1的研发团队规模超2500人,独立于小米主体运营,由前高通高管秦牧云领衔,高规格保密且高层直接督导。而小米自研的首款SoC玄戒 O1,采用的台积电第二代 3nm 工艺制程,晶体管数量达到190 亿,和苹果旗下的 A17Pro 相同。
核心性能表现上,玄戒O1单核成绩:Geekbench 6.4.0版本测试中,玄戒O1单核得分在2709-3119分之间,超越骁龙8 Gen3(约2300分),接近天玑9400+(约2900分)和骁龙8 Elite(约3200分)。
多核成绩:多核得分约7608-9673分,超过骁龙8 Gen3(约7100分),与天玑9400+(约9200分)相近,但低于骁龙8 Elite(超10000分)。
架构设计:采用“2+4+2+2”十核架构,包含2颗3.9GHz超大核(推测Cortex-X925)、4颗3.4GHz大核、2颗1.89GHz中核及2颗1.8GHz小核,通过动态调度优化能效。
GPU性能方面,玄戒O1搭载Imagination Mali-G925 GPU(16核心),Geekbench 6图形跑分约20000+分,略高于天玑9400+(12核G925)但低于骁龙8 Elite(Adreno 750)。实测《原神》须弥城跑图帧率稳定58.3FPS,能效比优于骁龙8 Gen2。
据供应链消息透露,玄戒O1将首发搭载于小米15S Pro特别版。这款新机定位中端旗舰,将配备2K全等深四微曲屏幕、后置徕卡三摄等旗舰级配置。初期,玄戒O1的量产规模预计为200万至300万片,主要面向国内及东南亚市场。
显然,玄戒O1凭借高频十核CPU和自研架构,在单核性能上跻身旗舰行列,多核表现接近天玑9400+,GPU则需进一步优化,与苹果A18/Pro、高通最新的旗舰GPU性能仍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小米的高端机型仍需要高通的旗舰版本芯片作为底层能力支撑,“双芯路线”也将是小米接下来很长时间内的战略选择。
不过,玄戒O1只是小米自研芯片的一个节点性产品。按照雷军的规划,小米在芯片领域制定了长期持续投资的计划:至少投资十年,至少投资500亿。截至今年4月底,玄戒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 135亿元,2025年的研发投入将超过60亿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