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AI生成
“继续发货。”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很多外贸人长舒一口气。经历了长达一个月时间的观望后,向美国市场销售卫浴产品的季青选择继续生产发货。
自4月份美国向全球发布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并宣布将取消跨境小包裹小额免税政策后,面对关税压力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很多像季青这样的外贸人每天都在“走货”与“不走货”之间徘徊。
5月12日之后,中美双方互相大幅降低关税水平。仅从今年以来的关税变动,美国将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暂时降低至30%,中国将把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125%降低至10%,双方就“90天的关税暂停达成一致”。
外贸人已经迅速行动起来,恢复生产的同时也在寻求进一步降低对美贸易风险的可能性。
外贸人加紧生产,欲补回跌落的30%
季青在国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厂,主要向美国市场销售卫浴产品马桶。在4月9日美国“对等关税”正式实施之前,季青刚刚运输了一个集装箱的货物到美国。
“如果被加收145%的关税直接没法做。我们是自己的工厂,成本上有一定优势,但是体积大的产品运费很贵,本身利润空间有限。”
据季青透露,之前在美国的的产品库存还可以维持3个月的售卖期,4月9日之后已经停运美国市场。如果政策没有发生变化的话,她极有可能先暂时放弃美国市场。
但没想到,5月12日之后迎来转机,她立马决定加大生产,加速向美国发货,在90天之内争取更多地备货到美国。“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变化什么时候到来。”季青表示。
收到消息后,本来正在观望的张小米也正在加紧开工。
张小米做工艺品出口已经近十年。美国加税之后,她手头只敢接受少量的圣诞节订单。她对钛媒体「出海参考」表示,“本来还在观望,美国买家也在等待。有些生产车间已经停产或者放假。现在想趁这个窗口多接几个订单,加快生产,完成出货。”
章子豪所在的国际物流公司专门做从中国到美国的服装纺织品的清关、运输业务。他表示,中美联合声明发布后,明显咨询走船发货的企业多了起来。
“在125%关税出来之后,很多做外贸的都退柜了。所有企业都在因为关税担忧,如果美国客户不愿意接受涨价,国内企业肯定无法承担145%的关税成本。”章子豪对钛媒体「出海参考」说道。
据他表示,在这之前,他的很多同事已经进入放假状态,现在公司正在号召大家尽快到岗。
过往,三季度前后是美国主要的商品订货期和发货窗口,圣诞节、万圣节、黑五等大型购物节日都集中在年底。
在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之前,掌控美国70%消费品流通的三大零售巨头沃尔玛、家得宝、塔吉特已经紧急恢复部分中国供应商的订单,并且主动承担了关税。
此时,中美贸易双方迎来90天窗口期,对中国外贸人和美国货商来说至关重要。
“在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的第一天,我们从中国的海运预定量就增长了35%。大量之前积压的订单正在快速出现,舱位很快就会被定满。”美国物流货运代理企业飞协博创始人瑞安·彼得森13日在社交平台X上写道,“准备迎接一波海运高峰吧。”
运去哪美线航管专家智磊也对外表示,过去的1个月,平台出货量同比下降了30%-40%,而从昨天下午开始到今天,订单量明显回暖。现在到5月底前,美线舱位都已经接近爆仓。舱位会越来越紧张,价格也会水涨船高。预计到6月-7月之后,在美国目的港的海外仓也有可能迎来一波爆仓。
美国消费停滞,企业走向非美市场
不过,企业对关税降低的“水温”感知并不完全一致,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开始大规模备货。
“疫情期间的那次备货对跨境企业影响很大,难以去掉的库存让很多从业者受伤,最近做美国市场的客户并没有大规模的加订单”。东莞某电器生产公司市场负责人赵屹对钛媒体「出海参考」说道,“原先主做美国市场的客户也开始布局其他海外市场了。”
他所在的公司为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充电线相关产品,他表示,目前来自美国客户的订单和需求并没有增加,只是恢复了因关税提升暂停的那部分订单。
深圳床品跨境公司代表Linda同样表示,降低关税后,公司并没有大规模生产以及囤货。
“美国消费者也没那么多钱消费了,我们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备过去的货还没卖完。目前(美国)动销变慢,库存消耗减缓。”她解释道。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美国未经通胀因素调整的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0.9%;2月零售销售环比0.2%,数据升高背后是1月降幅由-0.9%下修至-1.2%。
最近数据显示,4月美国零售销售额仅上涨0.1%。可见美国消费支出几乎没有变化。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更快。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57.9,较2月份下降10.5%,连续三个月下滑。
近一个月关税政策的连续变化和调整,以及美国消费力的停滞,促使更多外贸企业开始主动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拓展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
山海图是一家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落地服务的企业。山海图出海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伍宣合对钛媒体「出海参考」表示,“即便中美关税暂时降低了,很多企业也会继续布局非美市场。”
伍宣合观察到,很多越南落地的中国企业本身较为依赖美国市场,美国加征关税后,很多计划落地越南的企业都推迟了投资计划,在越南与美国谈好之后,才开始继续投资。而想要落地印尼、马来、泰国等国家的企业还在观望中。但是大部分落地东南亚的中国企业并没有受关税政策太大影响。一是,这些企业落地东南亚,首先重点考虑的是挖掘东南亚当地市场,二是,反而因为美国关税政策调整的原因,更坚定了他们开辟东南亚或者其他市场的意愿。当地市场的机会、海外注册的流程、投资的成本、产品进入的条件等是企业考虑落地其他地区最多的因素。
作为主要服务中国企业出海的咨询公司,山海图正在考虑跟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或者和中国友好关系的国家去布局埃及、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季青也对钛媒体「出海参考」表示,出于对中美贸易的不稳定性考量,正在观察美国之外的中东、俄罗斯等市场。
观察过后,她发现,中东和中国的贸易绑定已经很深,线下批发市场的产品价格很便宜。但对线上来说,大件产品占用的物流成本、仓储成本很高,价格很难比拼过线下。马桶这个品类在中东线上并不好做。且中东人的砍价能力跟中国人一样强。
此外,她还注意到,“前年做俄罗斯市场的那批人,因为回款问题已经转市场或者转行很久。”再加上,电商对当地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很高,未来在拓展市场方面,她表示一定会更看重物流基建情况。
除了外贸企业,章子豪所在的物流公司近期也把重心从美国转移到俄罗斯业务上。
此次美国加征关税,中美贸易短暂的“停滞”,不仅让美国市场意识到中国制造的重要性,也让更多中国外贸企业意识到多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此次中美“90天关税假期”为外贸企业带来了喘息之机,但也像一记警钟,提醒中企加速摆脱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90天过后的磋商结果或许将再次改变中美贸易发展的走向。
在这场全球经贸的大变动中,提前布局多元市场、深耕品牌与技术壁垒的企业,才能在全球贸易的惊涛骇浪中锚定航向。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杨秀娟,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