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5月 18日 上午12:23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AUTHOR NAME

新华财经

150 帖子
0 意见

【环球财经】巴西4月大豆出口量同比增长3.9% 出口额同比下降6.2%

新华财经圣保罗5月9日电(记者 杨家和)巴西发展、工业与贸易部当地时间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巴西出口大豆152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469万吨增长3.9%,远高于3月的653万吨。 尽管出口量增加,4月大豆出口总额为59.03亿美元,同比下降6.2%。大豆出口价格走低是出口额减少的主要原因。4月大豆平均出口单价为每吨386.7美元,同比下跌约9.7%,低于2024年4月的428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4月共计20个工作日,少于去年同期的22天,但大豆出口量依然实现增长,反映国际市场对巴西大豆的强劲需求。 巴西咨询机构Datagro根据官方公布数据指出,中国继续保持巴西大豆最大买家地位,4月从巴西进口大豆同比增长10%。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贸易形势变化下,巴西大豆出口展现较强韧性,将会带动农业和外贸增收,中巴农产品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见·闻】中国纺织企业助力马达加斯加加速工业化进程

新华财经塔那那利佛5月9日电(记者李卓群 凌馨 徐瑞青)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南郊的五座现代化工厂里,来自中国内蒙古的优质羊绒纱线正在两百多台全自动电脑横机上编织成精美的衣片。经过三千多名当地工人二十多道工序的精心制作,一件件品质优良的羊绒制品从这里走向全球市场。这样繁忙而有序的生产场景,正是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马达加斯加工厂每一天的真实写照。 3月28日,在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电脑编织车间,一名工人在操作设备。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摄 早在1997年,鹿王羊绒就开始布局海外。发现非洲市场的潜力后,鹿王羊绒多次派人赴非考察调研,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政局稳定、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的马达加斯加。 建厂之初,鹿王羊绒在马达加斯加遭遇了重重困难。投资风险、法律适应、员工培训等难题接踵而至。面对挑战,鹿王羊绒董事长带领团队扎根当地,与员工共同攻坚克难。他们主动学习当地语言,尊重文化习俗,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工作关系。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团队逐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当地纺织产业基础几乎空白的困境。鹿王羊绒董事长郑浩生认为:“要抓紧人才培训,加快培养一支懂投资、懂技术、懂经营管理、懂市场销售和懂当地语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当地工人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最高仅初中毕业,多数只有小学文化。面对这一情况,鹿王从零开始,每年对新员工进行严格技术培训,确保掌握纺织操作技能。通过持续的文化交流活动和员工互助小组,不仅提升了员工的纺织技能,也改善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职业素养。 今年50岁的生产助理里沃赫里玛尼特拉·尼艾娜·拉多已在鹿王工作了近20年,他说:“自2006年加入公司后,我从学习机器操作开始,逐步成长为生产助理。从学员到操作员,再到管理15人的领班,这段经历让我收获良多。这其中,最让我自豪的是能将先进技术引入马达加斯加。未来,我希望更多本地员工能进入管理层,继续深化中马技术合作。” 3月28日,在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车间,一名中国员工为工人讲解操作技巧。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摄 相互融合也是鹿王本地化的重点工作。“中国与非洲各国语言不通,文化不同,鹿王海外工厂必须要做好企业文化的融合与互通。”郑浩生回忆说,建厂之初,由于文化差异,当地员工离职率相当高,几乎每年都要招工、培训、就业,如此循环往复多次。 很多从国内派驻马达加斯加的鹿王员工会把每次跟当地员工沟通的心得一一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细节储备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加深与当地员工的交流,既传授技术给他们,也把鹿王的企业文化逐步传递给他们。 在快速推进企业本地化战略的过程中,鹿王的管理层也逐渐意识到,让员工学习中文,理解中国文化也是促进双方不断融合的重要一环。 2002年就入职鹿王的老员工,现任人力资料部副部长拉霍利亚里索·拉拉·尼里娜(Raholiarisoa Lala Nirina)说:“我主要负责员工培训与政府合规事务。这些工作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目前我正在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这既是为了工作沟通,更是为了理解中国文化内核。中马同事关系非常融洽,公司提供的跨文化学习机会让我们能更高效地协作。” 今年2月23日,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鹿王羊绒在马达加斯加合作设立的“中文工坊”正式揭牌,以“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为特色。马达加斯加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部长玛丽·马塞利娜·拉苏卢阿里苏阿在揭牌仪式上说,这是马中两国在职业教育合作框架下,为提升马青年语言水平和职业技能迈出的“重要一步”。“中文工坊”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将助力马青年提升就业竞争力,支持马企业快速成长,为该国发展提供动力。 经过28年的发展,鹿王羊绒已在当地建成五座现代化生产工厂,总占地面积达4.8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及办公区域2.9万平方米。工厂配备了252台全自动电脑编织机和3070套配套生产设备,年产能达200万件各类羊绒制品。目前企业员工总数3320人,其中中方技术管理人员仅31人,当地员工占比超过99%,达3289人。实现年出口交货值超1亿美元。 马达加斯加鹿王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永海介绍:“自1997年在马达加斯加建厂以来,鹿王羊绒已累计培养2万多名纺织专业人才,涵盖手摇针织横机操作工、电脑横机操作工、套口工、手缝工、水洗工、整烫工、机缝工、以及不同岗位的QC检验工等。这些人才不仅成为我们企业的骨干力量,更遍布马国当地纺织企业,在许多同类型企业中担任关键技术和管理岗位,为促进马达加斯加纺织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是3月28日在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拍摄的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手缝车间。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摄 为满足市场和生产的需要,鹿王公司未来还将在马达加斯加投资建设全产业链的纺织工业园,并计划建成年产1000吨色绒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和年产500吨粗纺羊绒纱线智能化生产线项目。此外,鹿王还将在马达加斯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智能自动化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同步建设零污染排污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以打造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现代化智能工厂。 纺织业目前是马达加斯加制造业中吸纳就业最多的部门。鹿王羊绒已在非洲发展28年,它与后来的中国纺织企业一起为马达加斯加创造了该国近20%的就业岗位,贡献近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有效促进了当地工业化发展。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新华解读】前4月外贸延续平稳增长 供应链韧性支持出口表现

新华财经北京5月9日电(记者丁雅雯)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经贸环境下,今年前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展现了韧性与活力。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大韧性将继续支撑出口表现。 前4月我国外贸稳增长态势延续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8.39万亿元,增长7.5%;进口5.75万亿元,下降4.2%。 4月份,我国进出口3.84万亿元,同比增长5.6%。与上月相比,虽然出口同比增速回落至9.3%,但进口由降转为增长0.8%。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同心聚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外贸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表示,4月出口仍然保持较高正增长,超出市场预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我国对其他市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外需仍有一定韧性;三是,4月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的超高关税主要在中下旬执行。 她同时表示,4月我国出口增速较上月回落,主要原因是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实施,导致我国对美出口下滑;同时,上年同期高基数也有一定下拉作用。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表现亮眼。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04万亿元,增长9.5%;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增长5.6%;集成电路出口增长14.7%;汽车出口增长4%。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闻发言人高士旺指出,前4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韧性十足。短期内,进出口商多在贸易战拉长的预期下谨慎观望。长期看,新兴市场需求潜力以及我国机电产业供应韧性将支撑全年出口表现。“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但韧性也会超乎预期。”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支持出口表现 业内人士指出,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经贸环境下,我国外贸数据保持稳健增长,显示出我国供应链的强大韧性。展望未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将继续支持出口表现。 在美国宣布所谓“对等关税”后,敦煌网、淘宝、阿里国际站、希音等国内APP在美国下载量飙升,均冲进美国APP下载榜前十,侧面显示出美国买家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记者从淘宝方面了解到,不少淘宝商家已经感受了这波“泼天流量”,大服饰行业、3C数码行业部分店铺访问量暴涨1000%,客服系统涌入大量英语问询。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指出,中国APP在海外市场的流量增长,本质是中国供应链红利与全球消费需求的结构性碰撞。 采访中,不少外贸企业表示,虽然国际经贸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但中国供应链具有强大竞争力,对出口仍有较强信心。 “我觉得我们有点反其道而行之,顶着关税,依然在开拓美国市场。”山东锐图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同伟说,“客户让我们不用担心订单转移问题,因为他们只能在中国买到如此高性价比的产品。我认为,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对我国定制类商品的出口影响有限,因为海外客户找不到替代品。” 杭州一家阳光房定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实施后,他的美国订单不降反增。甚至在美国宣布加税的当天,一个美国客户还下了超千万元的大单。 “我们属于工业智能产品,产品和软件深度绑定后,客户短期不太可能更换供应商。并且,国际头部供应商的价格是中国企业的好几倍,美方客户短期很难找到替代。”深圳市一家3C数码产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说,“虽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但对于有准备、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反而是机遇。” 为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市场,不少电商平台推出专项计划。据了解,阿里巴巴集团已成立外贸专项小组。其中,对商家已经出现滞销的库存,阿里国际站将对接淘工厂、天猫超市等内销渠道,在商家后台上线专属报名入口;此外,阿里国际站还将持续在欧洲、中南美、中东、大洋洲等多个市场加大投入,拓展当地买家。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金融街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支持发展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

新华财经北京5月9日电 据人民银行,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长使用期限不超过3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5家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26家金融机构)。政策执行至2027年末。 26家金融机构根据经营主体申请,按照风险自担的原则,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及贷款发放条件。对于符合政策支持领域的贷款,26家金融机构可按照贷款本金的100%,按季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并对报送贷款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金融机构报送的申请,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加强事后核查和监督管理。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山河脉动 共链未来——新华指数助力地方经济数字化治理与品牌升级

新华财经杭州5月9日电(记者沈寅飞、董道勇、孙广见)5月,莫干山麓,万物并秀;凤栖湖畔,生机盎然。此时,这里正以竹海为纸、数据为墨,绘就一幅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5月9日,浙江德清,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期间,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指导,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新华社山西分社、贵州分社、内蒙古分社、甘肃分社、安徽分社、黑龙江分社、广西分社等主办的“山河脉动 共链未来”指数发布活动在此启幕。 图为“山河脉动 共链未来”指数发布活动现场 该活动聚焦区域特色产业和品牌建设,重点推出四大版块近40只指数,启动四大地方特色产业指数,并用生动案例解析指数助力区域经济数字化治理和赋能高质量发展。 指数与品牌交融彰显独特价值 在云南省楚雄州,小小绣花针挑起当地亿元产业。数据显示,2024年,楚雄州有彝绣经营主体2233户,较2022年增加1695户,其中规上企业13户,彝绣产业实现年产值11.3亿元、增加值3.12亿元。彝绣文化产业成为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幸福产业。 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汶娟介绍说,2023年以来,楚雄与新华指数合作编制《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报告》等,助力民族文化产业数字化,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果。 在山西,隰县玉露香梨指数已形成了完整的产地价格监测体系。隰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吕学慧介绍,2024年,隰县玉露香梨品牌升级战略发布,玉露香梨全年产量达到8500万斤,产值达到6.72亿元,玉露香梨产业托起了群众的致富梦。 近年来,新华指数在山西构建了专业镇指数矩阵,在甘肃建设了特色产业指数矩阵,在贵州布局了农特产品指数矩阵,在内蒙古开发了能源指数矩阵……正逐步形成“一省一矩阵”集群效应和品牌合力。 活动现场,还启动了黑龙江肇东农产品、广西河池蚕桑、内蒙古鄂托克螺旋藻、甘肃定西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产业指数项目,进一步丰富了覆盖东中西部的指数坐标体系。 “指数与品牌深度交融,能够彰显独特价值。”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曹文忠表示,指数是品牌的数字基因,品牌是指数的价值升华。一个权威的指数体系,不仅能为区域品牌确立价值坐标,更能为产业品牌构建话语体系。 新华社山西分社社长赵东辉认为,作为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指数将数字工具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度量衡”和“导向标”。 指数透视中国经济中的品牌力量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每一项指数的发布,都是对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企业家提供宝贵的市场洞察和决策参考。 图为山西指数矩阵发布现场 此次活动还举行了新华指数夏季发布议程。集中发布的山西指数矩阵涵盖怀仁陶瓷和羔羊肉、沁州黄小米、大同文旅、清徐老陈醋等十余个特色产业。甘肃指数矩阵则聚焦“甘味”农产品品牌化突围,如静宁苹果、武都花椒和油橄榄、平凉红牛、定西马铃薯、兰州牛肉拉面、乡村旅游等。品质生活系列指数则包括西凤酒、烟台葡萄酒、平坝灰鹅、玉树虫草、沙河玻璃、仙游仙作等。绿色发展系列指数有界首循环经济、合肥苗木花卉、金昌镍都产业链、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等指数。 图为兰州文旅集团推介官杨琼介绍兰州文旅产业创新 “通过指数这一数字化工具,我们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中北大学党委书记张晓永说,山西指数矩阵聚焦特色产业,涵盖能源、制造业、现代农业、文旅等多个领域,为山西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从螺旋藻指数来看,内蒙古鄂托克旗推动“藻黄金”成为大健康领域的新兴增长极;定襄法兰锻造指数显示,2024年产值突破170亿元的法兰锻造产品,印证了高端制造市场广阔;全国每5只动力电池就有一只是安徽界首制造,2024年界首循环经济指数较上年增长9.6%,循环经济正在创造第二增长曲线……活动现场,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指数事业部副主任李慧敏通过37只“产业风向标”指数,解码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力量。 当日,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把测绘遥感科技与经济信息服务深度融合,围绕数字生态文明、生态价值评估、绿色生态指数研究等领域开展数据共享、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中心主任董春介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经济信息社、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已成立指数研发团队,于2022年启动中国绿水青山指数工程,构建了“绿水青山指数”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指数”,并发布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相关指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曹文忠表示,面向未来,团队将持续聚焦各地产业发展所需,同时,联合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培育区域品牌指数集群,让好指数成就好品牌,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财经分析】上市银行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双降 资产质量压力边际减轻

新华财经北京5月9日电(记者 吴丛司)A股42家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报日前已披露完毕。一季报显示,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5万亿元,同比下降1.7%;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56万亿元,同比下降1.2%。 业内专家表示,总体来看,净息差持续收窄、其他非息收入负增长双双拖累营收,但在年初开门红支撑下,规模扩张对盈利仍起到重要贡献,上市银行核心营收能力边际改善。此外,资产质量压力边际减轻,但仍需警惕零售、小微风险。 ——净息差同比降幅收窄 其他非息收入负增长 整体来看,A股上市银行息差虽然同比降幅收窄,但仍是营收最主要拖累。同时,在一季度债市波动下,银行其他非息收入负增长进一步拖累营收。不过,规模扩张对盈利的贡献度保持平稳,上市银行核心营收能力边际改善。 个股方面分化持续,部分银行业绩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一季度,在国有大行中,中国银行营收同比增长2.56%,位列第一;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位列第一。在股份行中,民生银行增收不增利,营收同比增长7.41%,位列第一,但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13%,位列倒数第三;中信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6%,位列第一。在城商行中,青岛银行业绩表现亮眼,营收同比增长9.69%,位列第一,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6.42%;杭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3%,位列第一。在农商行中,常熟银行营收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81%,双双位列第一。 从收入构成来看,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7%,息差收窄、非息负增双双拖累营收。 平安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袁喆奇表示,虽然受一季度贷款重定价的影响资产端定价持续下行,但存款成本的改善幅度扩大一定程度缓和利差业务收入压力。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净息差同比下降13bps至1.43%,降幅较去年的17bps有所收窄。 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陈俊良表示,从单季度净息差来看,一季度环比去年四季度下降6bps,主要是受去年10月份LPR下调、存量按揭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降幅较大。 “展望全年,我们认为受LPR下调以及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影响,全年净息差同比仍将收窄,但受益于存款挂牌利率下降以及政策呵护净息差等,预计净息差降幅将小幅收窄至10-15bps。”陈俊良表示。 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各类银行短期内净息差走势略有差异,但整体趋势基本一致。今年一季度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35%、1.63%、1.53%、1.56%,同比分别下降15、8、9、14bps,降幅较去年全年的17、18、15、18bps均收窄。从单季度净息差来看,一季度净息差环比去年四季度分别下降8、1、1、4bps。 手续费方面,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负增0.7%,降幅明显收窄,随着银保代销费率调降影响消退以及年初以来理财、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需求的抬升,中收呈现企稳修复趋势。 不过,在其他非息方面,受一季度债券市场波动加大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增速明显下行。据平安证券统计,今年一季度其他非息同比负增4%,成为营收的拖累因素。 东方证券分析师屈俊表示,一季度手续费收入进入低基数区间,增速较2024年末回升8.7pct至-0.7%;一季度债市回调以及高基数效应影响下,其他非息收入增速较2024年末大幅回落28.9pct至-3.2%,同时上市银行其他综合收益余额整体较2024年末下降33.0%。 此外,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延续平稳扩张态势,信贷供给延续稳定基调。数据显示,A股42家上市银行一季度末规模同比增长7.5%,较2024年末水平基本持平。分项数据显示,信贷投放端维持稳健增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9%,存款余额同比增长6.2%,增速整体保持平稳。 ——资产质量压力边际减轻 拨备计提力度减弱 从资产质量来看,一季度A股42家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呈现稳健态势,平均不良率为1.23%,较2024年末下降1bp,关注率为1.66%,持平于去年年末。 “考虑到不良率、关注率、逾期率均呈稳中回落态势,同时结合年报数据显示的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生成率稳定,我们认为目前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边际上略有减轻。”陈俊良表示。 陈俊良进一步表示,从披露一季度关注类贷款数据的27家样本银行(不包括五大行)来看,关注类贷款率在去年三季度达到顶峰,之后有所回落。年报数据则显示全部上市银行的整体关注贷款率近两年比较稳定。 此外,上市银行逾期率在去年上半年上升明显,下半年则有所回落。从不良生成率来看,2024年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生成率同比基本保持稳定,约为0.67%。 分行业来看,对公端资产质量压力已呈现边际改善特征,部分银行对公不良率已降至1%以下。 申万宏源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郑庆明表示,这既得益于存量风险包袱出清以及政策发力带动地产、平台等风险压力缓解,也和加大对公投放带动分母上升有关。相较来看,2022年以来新生成不良主要在于零售条线,涉及消费类及小微个人经营贷,按揭贷款不良率也有所波动。 此外,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下降2pct至238%,拨贷比较2024年末下降4pbs至2.93%,保持充足的风险抵补能力。 在陈俊良看来,随着拨备计提力度减弱,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不良生成”较前两年回落较多,利润平滑空间压缩,目前已经不是很充足,后续拨备平滑利润或需动用存量拨备。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债市日报:5月9日

新华财经北京5月9日电(王菁)债市周五(5月9日)偏弱整理,经过前两日逐渐消化系列政策影响,期限券市场走势逐渐回稳,银行间现券收益率上行0.5BP左右,国债期货主力多数小幅收跌;公开市场单日净投放770亿元,资金利率持续走低。 机构认为,货币市场利率有望迎来新一轮补降,短端债券确定性强,收益率曲线或趋于陡峭化。 【行情跟踪】 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涨0.02%报120.370,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1%报109.060,5年期主力合约跌0.07%报106.095,2年期主力合约跌0.01%报102.346。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多数上行0.5BP左右,10年期国开债“25国开05”收益率上行0.35BP至1.7025%,30年期国债“23附息国债23”收益率上行0.55BP至1.882%,7年期国债“25附息国债07”收益率上行0.7BP至1.57%,5年期国开债“25国开03”收益率上行0.75BP至1.5475%。 中证转债指数收盘下跌0.11%,报427.47点,成交金额599.62亿元。豪24转债、宏昌转债、新致转债、回盛转债、欧通转债跌幅居前,分别跌8.41%、4.36%、4.27%、4.21%、4.09%。远信转债、科蓝转债、红墙转债、志特转债、中宠转2涨幅居前,分别涨6.92%、4.74%、3.73%、3.49%、2.58%。 【海外债市】 北美市场方面,当地时间5月8日,美债收益率集体上涨,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0.99BPs报3.880%,3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3.08BPs报3.873%,5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3.79BPs报3.999%,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2.48BPs报4.392%,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7.71BPs报4.850%。 亚洲市场方面,日债收益率普遍延续上行,10年期日债收益率尾盘上行3.8BPs至1.363%。 欧元区市场方面,当地时间5月8日,10年期法债收益率涨4.3BPs报3.236%,10年期德债收益率涨5.9BPs报2.530%,10年期意债收益率涨3.4BPs报3.581%,10年期西债收益率涨4.5BPs报3.171%。其他市场方面,10年期英债收益率涨8.7BPs报4.543%。 【一级市场】 财政部发行1年期债券,规模1700亿元,发行利率1.3766%,边际利率1.4029%,预期1.4000%,投标倍数2.88倍,边际倍数2.22倍;财政部发行30年期债券,规模710亿元,发行利率1.8463%,预期1.8400%,投标倍数3.17倍,边际倍数9.50倍。 国开行182天期金融债"25贴现国开科创01"中标利率为1.17%,全场倍数5.04,边际倍数3.33。国开行2年期浮息债"25国开科创01"中标利率为1.47%,全场倍数4.51,边际倍数3.46。国开行3年期固息债"25国开科创01清发"中标利率为1.35%,全场倍数4.0,边际倍数1.25。 【资金面】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5月9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7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投标量770亿元,中标量770亿元。数据显示,当日无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投放770亿元。 资金面方面,Shibor短端品种集体下行。隔夜品种下行4.2BPs报1.497%,创2025年1月以来新低;7天期下行7.5BPs报1.519%,创2024年12月以来新低;14天期下行12.6BPs报1.554%,创2023年1月以来新低;1个月期下行1.8BP报1.684%。 【机构观点】 中金固收:此次央行部分政策略超出市场预期,背后或有多种考量。美国关税冲击全球贸易,内外不确定性扰动增多,经济修复压力增大,货币政策迎来新一轮全面放松。总量层面,降准、降息双管齐下,重点在于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债市影响上,货币市场利率有望迎来新一轮补降,收益率曲线或趋于陡峭化。 国盛固收:降准降息对债市是直接利好,短端利率下行空间打开,将带动长端利率下行。本次降息降准是宽松的开始,而非结束,广谱利率依然需要进一步下行。广谱利率走势决定了整体利率下行趋势,债券利率相对来说并不低,未来将继续随之下行。利率曲线有望整体下移,短端确定性强,长债有望创新低。 华泰固收:双降在市场预期中,降息时间略偏早,总体力度不小,充分显示了货币政策的积极态度,也继续印证了“适度宽松”的方向。降准降息均利好资金中枢继续下行;资金宽松对短端利好明确;长端利率面临方向有利与空间透支的尴尬,短期面临止盈扰动,逢调整买入策略不变。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金融街发布】国家外汇局: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1885亿元

新华财经北京5月9日电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2025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1885亿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7053亿元,服务贸易逆差4258亿元,初次收入逆差1104亿元,二次收入顺差194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逆差11885亿元,其中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 按美元计值,2025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65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376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593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154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2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逆差1656亿美元。 按SDR计值,2025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262亿SDR,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810亿SDR,服务贸易逆差452亿SDR,初次收入逆差117亿SDR,二次收入顺差21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逆差1262亿SDR。   编辑:王姝睿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财经分析】2024年上市公司数据资产盘点:入表已从初期试点迈进规模化实践 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新华财经北京5月9日电(薛海玉 康耕甫 高铭) 自《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以来,披露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公司已从最初的17家增加到2024年年底的100家,入表金额从不足一亿元增长到22.5亿元,数量金额的整体大幅增长表明数据资产入表正从初期试点走向规模化实践迈进。 同时,100家上市公司在入表载体、数据资产预期使用年限、摊销方法等科目也体现出行业特性的多样性。不过,虽然上市公司在数据资产入表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显著进展,现阶段也存在跨行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标准不统一、预期使用寿命评估缺乏客观锚点、信息披露仍不充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量金额均明显增长 新华财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A股沪深两市共有100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了数据资产入表情况,入表总金额约为22.5亿元。相较于2024年一季度的17家、8.37亿元,2024年三季度的54家、10.94亿元,均大幅增加。 对比去年三季度末,有57家公司首次在财报中披露了数据资产情况,包括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杭州银行这5家金融机构,有16家取消了数据资产的披露,包括中交设计、广州港、南京熊猫、河钢股份4家国有企业。从去年一季度至去年年底,在财报中持续披露数据资产的有14家。 从入表金额来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排在前三位,入表金额分别为6.16亿元、3.79亿元、3.71亿元,排名第四位的同方股份入表金额为0.93亿元。北辰实业、凌云光、浙江交科排在入表金额最后三位,分别为4.38万元、15.6万元、18.67万元。 具体科目来看,100家企业中,有87家在无形资产中体现了数据资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同方股份无形资产入表最多,分别为5.6亿元、1.67亿元、0.93亿元;有28家体现在开发支出中,排在前三位的也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家,分别为3.71亿元、2.12亿元、0.56亿元;体现在存货中的仅有3家,分别为读客文化、海天瑞声、蓝色光标,金额分别为8665.58万元、1412.95万元、654.31万元。 从地域来看,北京市有26家上市公司实现了数据资产入表,排在首位,浙江省、广东省分别为12家,上海市、山东省分别有10家、6家。从企业性质来看,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51家(中央国有企业15家,地方国有企业36家),民营企业40家,公众企业7家。 从数据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来看,超过1%的仅有7家,读客文化、卓创资讯、每日互动排在前三位,分别为11.83%、3.41%、2.36%,占比超过0.1%的仅有18家。入表金额最多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企业数据资产占比均小于0.1%。 行业特性明显 从入表载体来看,当前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载体类型包括数据库、数据集、模型、系统、平台、报告类产品等。 数据库类资产方面,比如中国联通披露的行业数据库、同方股份披露的文献数据库。该类资产通常以结构化数据为核心,强调数据的标准化存储与高效检索能力,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为行业提供权威数据源服务的长期收益方面。 数据集类资产方面,比如日照港的“库场堆存管理数据资源集”、中原高速披露的“中原高速车型库数据集”等,该类资产多以特定业务场景为依托,通过解决生产运营中的痛点问题体现数据价值。 模型类资产方面,比如小商品城的“义乌小商品指数模型”、上海电气的“指标模型库”等,该类资产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算法驱动的预测分析能力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系统与平台类资产比如开普云的内容安全监测平台、华设集团的工程勘察数据资源平台等。该类资产强调数据资源的整合运营能力,其价值实现方式更倾向于“数据即服务”模式。 报告类资产的代表为九州通的药品市场洞察服务报告,代表了数据资产向知识产品转化的典型形态。其经济利益的实现依赖于对行业趋势的精准研判能力,该类资产属于典型基于数据分析的知识产权类资产,不过可能面临数据时效性与低成本复制的挑战。 数据资产载体的多样性,既体现了企业对数据资产属性的不同认知,也反映出行业特性对数据资产价值释放路径的影响。除数据资产载体外,100家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资产预期使用年限和摊销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60余家披露数据资产预期使用年限的上市公司中,约40家数据资产预期使用年限为3-5年,少部分企业如设计总院、上海电气等数据资产预期使用寿命为2年。此外,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将数据资产预期使用寿命定为5-10年或者15年。如南京公用其数据资产预计使用寿命为15年。 在摊销方法的选择上,除每日互动选择加速摊销法,开普云、卓创资讯、上海钢联选择年数总和法摊销以外,大多数企业选择了直线法摊销。数据资产不同摊销方法的选择体现了不同数据资产预期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存在差别。 不同摊销方法的选择,不仅仅是财务处理上的差异,更是企业对自身数据资产特性、业务模式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的深刻体现,影响着企业在财务报表呈现、成本费用核算、投资决策等诸多方面。 从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实践看,数据资产价值释放路径与行业高度相关。比如基础设施型行业多依托数据库、平台类资产实现长期收益,且多采用直线法摊销,体现其对数据资产稳定现金流的预期。技术驱动型行业偏好模型类、系统类资产,倾向于年数总和法或加速摊销,反映技术迭代风险与前期高收益的特征。内容服务型行业通过数据集、报告类资产实现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但可能面临数据时效性与低成本复制风险,需持续创新商业模式。整体来看,基础设施行业聚焦“数据资源化”,技术行业侧重“数据产品化”,而内容服务行业探索“数据知识化”的特点。 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2024年,上市公司在数据资产入表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跨行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标准不统一。尽管当前数据资产入表初始计量原则均为历史成本法,但未来数据资产交易流通过程,可能仍存在跨行业数据资产价值可比性不足的问题。如专用性数据资产“港口堆存数据集”,与通用性数据资产“文献数据库”,其价值难以统一计量。建议未来通过建立分行业的数据资产分类目录,细化专用性、半通用性、通用性数据资产的估值方法,并针对行业特性采用不同估值方法,以反映其真实价值。 二是数据资产预期使用寿命评估缺乏客观锚点。上市公司数据资产的摊销年限存在显著差异,从2年至15年不等,反映出数据资产预期经济寿命评估存在一定主观性。数据资产价值及使用寿命受技术迭代、合规风险、市场供需等多维因素影响,但现行准则并未提供量化评估标准和框架。未来可从技术迭代速度、合规敏感性、数据稀缺性等维度设定量化指标,并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行业基准参数,约束主观判断偏差。 三是信息披露仍不充分。当前仅有4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数据资产入表详情,约60家公司披露了数据资产的与其使用年限,相较100家披露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公司总量来看,数据资产相关信息披露仍不够充分,导致外界难以全面了解企业数据资产的真实状况。充分的信息披露对于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评估企业价值和风险至关重要。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企业详细披露数据资产的入表依据、预期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的选择依据等关键信息,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数据资产入表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正逐步从试点迈向规模化实践。未来,随着相关准则的不断完善和市场认知的深入,数据资产入表有望更加规范和科学,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每日机构分析:5月9日

每日机构分析:5月9日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