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5月 17日 下午4:10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AUTHOR NAME

新华财经

149 帖子
0 意见

【财经分析】创新模式、科技赋能:云南中行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特色农业

新华财经昆明4月30日电(记者刘怡迪、王金金、李亭)金融机构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激发农业发展潜力。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以下简称“云南中行”)依托云南特色资源优势,助力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建设“一县一业、一业一品”场景,以创新模式对接产业需求,以延伸拓展产业链助力高质量发展,以科技赋能破解融资难题,用精准滴灌的普惠金融服务,为云南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多元担保:茶咖产业授信做成“大文章” 茶叶和咖啡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茶咖企业长期受困于轻资产运营、缺乏抵押物导致的融资瓶颈。云南中行针对茶咖产业,充分进行行业及市场调研,创新推出“云茶贷”“云咖贷”等普惠金融授信方案。 云南省普洱市茶产业根基深厚,咖啡产业蓬勃兴起,茶园面积达221万亩、咖啡种植面积约70万亩。为助力普洱茶咖产业发展,中国银行普洱市分行组建专项调研团队,走访全市百余家茶咖企业、合作社及农户,发现多数企业虽缺乏传统抵押物,但在订单履约、知识产权、出口信用等领域具备潜在增信价值。 基于此,中国银行普洱市分行创新推出“六维担保矩阵”——涵盖信用、房产抵押、股东保证、出口保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多元化的担保方式。2024年2月,普洱市分行采取保单质押的方式为普洱某贸易有限公司发放500万元普惠贷款;8月,以应收账款质押的方式为普洱某茶业公司发放1000万元普惠贷款;12月,以知识产权质押的方式为普洱某咖啡公司发放800万元普惠贷款。 中国银行普洱市分行还与农业担保公司等第三方担保机构合作,由农担公司对贷款进行担保,既丰富了担保方式,同时也为中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拓宽了渠道。截至目前,中国银行普洱市分行共向17户咖啡企业及咖啡农户发放贷款23笔,金额超5500万元,向31户茶业企业及茶叶农户发放贷款51笔,金额超7900万元。 云南中行的“云茶贷”服务,细分为“茶企贷”和“茶商贷”,更有针对性地为云南省内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包装、销售、品牌打造等行业相关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授信业务,解决他们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全流程资金需求问题。 持续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茶咖产业,截至2024年底,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咖啡种植及流通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授信余额1.6亿元,茶产业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授信余额2亿元。 拓链强企:激活高原特色产业“新动能” 鲜花是云南最具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的高原特色农产品之一,当前云南的鲜花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农工贸、花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之势,但也面临技术投入相对较少、集约化规模化不够等问题。 云南中行针对云南省的花卉产业链,制定“云花贷”普惠金融服务方案。不仅支持花卉企业及个人经营者的设施农业资金需求,提高种植基地的抗风险能力,助力花农增产提质,而且为鲜花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助力,促进云南鲜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斗南花市是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平台,大批云南花卉从这里走向世界。云南中行创新推出龙头企业推荐方式,精准为花卉供应商的经营周转提供助力。中国银行昆明市东风支行为与昆明花卉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合作稳定、经营状况良好的上游交易商(即花卉供货商)提供授信资金支持,满足商户采购种苗、扩大规模及种植基地改扩建、技术升级等经营所需。 楚雄州姚安县花卉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年产鲜切花量约10亿支。楚雄大姚若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打多头玫瑰种植,负责人范总说:“中国银行制定了鲜花普惠金融服务方案,让我们在去年得到了300万元的银行贷款。我们升级了喷淋系统,提升了采后处理技术,现在灌溉效率提高了,发货时间也大大缩短了。”科学的种植方式和数字化的生产管理,让该公司每亩的鲜切花产量从1.5万支增至3万支以上,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 说起云南的鲜花产业,绕不开鲜花饼,当今也成为消费者喜爱的伴手礼。在旅游旺季,昆明桂美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鲜花饼平均每日销量能达2.5万个,公司扩大生产线、增加门店数量的需求迫切。“中行针对我们扩大生产的需求,给予了我们1500万元的贷款支持,主要用于升级门店和生产再扩建。”昆明桂美轩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媛说。此外,云南中行还为相关商户配备POS机,在入境游市场持续火热的当下,进一步便利境外游客支付、方便结算。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云南花卉种植和流通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授信余额为1.2亿元。 科技赋能:破解农业贷款“融资难” 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柑橘园里,种植户章程(化名)难掩喜悦:“由中国银行发放的200万元‘星惠农’流动资金贷款已到账了,我想把柑橘种植园扩大的想法有希望了。现在贷款流程非常简单,拿着承包合同、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就可以申请贷款办理了。” 据了解,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为破解长期以来农业贷款面临的“信用评级不高、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抵押物”难题,于2023年11月在临沧落地了全省首笔基于卫星遥感技术发放的“星惠农”贷款。 “我们与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共同合作,经过2个月的实际调研和参数修改,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银行自主研发的卫星遥感监测平台利用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根据卫星遥感图片,对农户抵押贷款目标地块进行农作物种植真实性和长势评估,帮助银行更加科学地进行授信管理、贷后管理和风险管理,有效提升了小微企业农村金融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参与调研:袁波、梁冬)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农业农村部:力争到2030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左右

新华财经北京4月29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29日消息,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行动目标:统筹推进提效节粮、开源节粮、优化结构节粮三方面措施,力争到2030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式的每公斤动物产品平均饲料消耗量比2023年减少0.2公斤以上(降幅达7%以上);微生物蛋白饲料、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产品、农副资源饲料化产品、昆虫蛋白饲料、动物源蛋白饲料等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产能达1000万吨以上,优质饲草产量比2023年新增4000万吨以上;建成一批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智慧管理的家庭农场或标准化养殖场;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粮食用量占比降至60%左右,其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左右。 《方案》同时明确六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大力推广养殖提效节粮技术,充分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加快发展优质饲草生产,引导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持续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以及加快完善制度性保障措施。 其中在引导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方面,《方案》提出,持续调整优化生猪产能。实施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把住能繁母猪存栏量“总开关”,引导养殖场户优化母猪存栏结构、合理控制产能。持续完善生猪产能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养殖场户适时出栏和优化养殖规模,促进供需适配。同时,大力发展节粮型高效肉禽生产。积极推广家禽适度营养水平、最优转化效率的精准饲料配方技术,调优饲料蛋白含量、豆粕占比。积极引导禽肉消费,进一步提高禽肉消费比重和产量占比。促进牛羊产业稳定发展。开展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支持优质基础母牛扩群提质和种草养畜。实施牧区畜牧良种补贴、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等项目,推进牛羊养殖节本增效。推广“牧繁农育”、“暖季适度放牧、冷季舍饲半舍饲”等生产模式,促进以草代料。有序开展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试点。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三阶段的进度安排。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新华财经独家】禾昌聚合一季度订单大涨30%  新增产能预计2026年支撑业绩

新华财经北京4月29日电(记者刘玉龙)新华财经独家获悉,禾昌聚合2025年一季度订单发货量同比增长显著,2025年将布局消费电子、电器等领域,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新增产能预计在2026年对业绩形成支撑。 一季度营收涨超32%。 禾昌聚合公告显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13亿元,同比增长13.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4.39%。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23%,净利润同比增长12.54%。 据禾昌聚合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虞阡介绍,公司一季度订单发货量同比增长约30%,推动一季度业绩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禾昌聚合主要从事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家电零部件两大类,其中汽车零部件包含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近年来,汽车板块增长较快,目前汽车类产品占比约近70%,家电类占比约为30%,其他产品占比较小。 禾昌聚合的下游客户主要是各大汽车主机厂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及家电生产企业。汽车类业务中公司作为汽车主机厂的二级供应商,公司产品需要通过汽车行业主机厂的产品测试或资质认证,再由这些终端客户指定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使用公司产品。 记者获悉,公司在汽车方面的合作品牌主要有吉利、沃尔沃、小米汽车、极氪、领克、零跑、路特斯等。家电类业务中公司主要是直接与家电厂商进行合作供货,主要客户有三星、LG、创维、日立、松下、TCL、惠而浦等。 据开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分析,汽车业务板块有两大支撑,一是汽车轻量化需求推动改性塑料市场需求,公司汽车领域业务将受益;二是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消费市场回暖,间接促进汽车改性塑料需求。家电业务板块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扩围,有望刺激市场需求。 布局高附加值产品 2024年年报显示,禾昌聚合改性聚丙烯产品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减少1.41个百分点。 “我们测算,2024年原材料成本同比虽有所增加,但下游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供应链压价,公司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下降,影响了毛利率。”虞阡说,公司毛利总体看是相对稳定的。 虞阡表示,除汽车、家电领域外,禾昌聚合2025年将布局消费电子、电器等新领域,深耕下游新市场,拓展新市场业务,并致力于向高附加值产品的升级,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2024年8月,禾昌聚合公告称,公司的资本支出主要用于新工厂的建设和扩展,公司总部正在建设数字化创新工厂,陕西地区新设了一家子公司以扩充产能。此外,宿迁基地也在进行二期工程的规划建设。 禾昌聚合在建工程情况 来源:禾昌聚合2024年年报 据虞阡介绍,三个在建项目预计在2026年会对公司业绩形成支撑。其中,母公司智能化工厂改造项目和宿迁禾昌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宿迁禾昌将增加3万吨产能。陕西新禾润昌预计2026年内实现投产,该项目聚焦高性能复合材料,规划产能为3万吨。 诸海滨表示,禾昌聚合宿迁子公司专注于新材料研发,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新产能释放后公司业绩有望实现较大增长。   编辑:罗浩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中钢协:持续推动行业运行向稳向好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新华财经北京4月29日电(记者 王小璐) 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一季度信息发布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作为发言人在会上表示,当前钢铁行业“稳的态势在持续、“新”的动能在成长,“绿”的特征在扩展,但也面临供给强于需求、钢价震荡下行等困难,持续推动行业运行向稳向好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一季度,钢铁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市场供需格局呈现供给强于需求的态势。全国粗钢产量达2.59亿吨,同比增长0.6%;生铁产量为2.16亿吨,同比增长0.8%;钢材产量3.59亿吨,同比增长6.1%,而全国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2.30亿吨,同比下降1.2%。 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为14360亿元,同比下降6.61%;营业成本为13505亿元,同比下降7.73%;利润总额215.83亿元,同比增长1.08倍。 在环保与减排方面,行业积极推进减污降碳,节能环保指标不断改善。截至4月20日,共有189家钢铁企业(包括一家球团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141家企业全过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5.91亿吨;47家企业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产能约1.69亿吨。 在钢材出口方面,一季度钢材出口保持高位。当季钢材累计出口2743万吨,同比增长6.3%,出口均价706美元/吨,出口总额194亿美元;累计进口钢材155万吨,同比下降11.3% ,折合粗钢净出口2903万吨,同比增长17.9%。 价格与成本方面,钢材价格同比下降,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95.59点,同比下降13.66%。同时,主要原燃料采购成本均下降,进口铁矿石均价99.1 美元/吨,同比下降21.3%,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进口粉矿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9.26%。 姜维表示,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期、国际竞争格局重塑的窗口期,要保持定力、凝聚共识,积极应对风险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经济效益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变化的不确定性,推动行业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他指出,后期钢铁行业需重点关注四方面。在价格管理上,钢协将对相关企业给予提醒,全行业坚持 “三定三不要” 原则,防止恶性竞争;在进出口方面,以 “促高端、严监管”...

中国银行一季度营业收入1649亿元 税后利润586亿元

新华财经北京4月29日电(记者余蕊)中国银行29日公布一季度业绩。截至3月末,中行集团资产总额35.9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64%;负债总额33.0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84%。中行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49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税后利润586亿元、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544亿元。 一季度,中行主要指标保持合理区间,净息差1.29%,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66%,净资产收益率(ROE)9.09%,成本收入比26.17%。截至3月末,中行不良贷款率1.25%,与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197.97%,资本充足率17.98%,风险抵补合理充足。 中行围绕消费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出台《中国银行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积极助力提振消费。持续推进“万千百亿”惠民行动,深耕客户家装、家具、家电等场景需求,截至3月末,中行非房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7.62%。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中行助力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民营企业贷款较年初新增3532亿元,增幅7.99%。制造业贷款较年初新增2226亿元,增幅7.46%。 支持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中行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2624亿元,增速10.49%。中行持续加大涉农重点领域金融支持,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696亿元,重点帮扶县域机构贷款较年初增长5.63%。 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方面,中行累计支持73个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计划,合计达成贷款意向金额253.59亿元,保持市场领先,其中多家客户在中银证券开立专用证券账户,集团内联动效果显著。中行扎实推进AIC股权投资试点业务,与全国18个试点城市全面达成基金合作意向,在7个城市设立9只股权投资试点基金,认缴规模合计79亿元。 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中行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房贷投放力度,一季度贷款投放量同比增长13.45%。 科技金融方面,截至3月末,中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5702亿元,增速29.82%。授信客户达到11.33万户,较年初增长10.04%。“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综合化金融服务累计提供资金超过7200亿元。 绿色金融方面,中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超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0%。中行承销境内外绿债发行规模分别蝉联银行间市场第一、中资同业第一。在全国碳市场购买首批签发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普惠金融方面,中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贷款户数分别同比增长27.63%、38.07%,惠及165万普惠型小微企业经营主体。为超过4.4万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授信超6500亿元。 养老金融方面,中行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产品服务体系。发行“中银·中铁银通第三代社保卡”,实现国内首创社保卡加载中铁银通应用功能。中行手机银行App养老金融专区全新上线。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企业年金托管资金规模位居市场前列,服务企业年金客户超2万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余额领跑同业。 数字金融方面,中行完成10家试点分行推广应用数字化营销平台,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9856万户,同比增长9.38%,数字人民币消费额保持市场领先。 提升稳外贸、稳外资服务质效方面,中行境内机构办理国际结算业务量同比增长21.66%,保持同业领先。持续优化跨境电商一站式服务体系,跨境电商结算规模同比增长约39.58%。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三部门: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

新华财经北京4月29日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通报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违规案例,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清理整治的重点是,以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等形式设立和实行的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以及各级政府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做法情形。主要包括: (一)国家层面已放开但地方仍在审批; (二)审批依据法律效力不足; (三)行业壁垒造成准入规则不平等; (四)政府监管能力不足不敢进行审批; (五)违规扩大审批范围、变更或增设审批条件; (六)审批权下放形成区域间市场壁垒; (七)对外地企业设置准入限制; (八)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要求,违规设置外资企业准入限制; (九)因新业态新领域监管空白导致政府在土地、规划、消防等要素保障环节不作为、不予审批或者推诿审批职责; (十)准入要求设置矛盾,互为前置条件; (十一)告知承诺制审批要求不清晰不透明加大经营风险; (十二)准入标准过高、审批流程过长; (十三)无故拖延审批或已经获得审批但政府拒绝办理其他相关手续; (十四)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已通报的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类似的违规情况; (十五)其他违背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情形。   编辑:高二山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今年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继续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新华财经北京4月29日电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今年以来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多数地区首批补贴资金使用比例已达到较高水平。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印发通知,会同财政部及时向地方追加下达今年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两新”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强化统筹推进和跟踪调度,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快已拨资金审核兑付,切实减轻企业垫资压力,确保真金白银优惠直达消费者,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发挥更大效果。   编辑:高二山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国际金融市场早知道:4月29日

国际金融市场早知道:4月29日

【看新股】中伟股份赴港上市:布局A+H股 镍系新能源电池材料贡献主要收入

新华财经北京4月29日电 2020年,中伟股份在创业板上市,近日再向港交所申请IPO。 中伟股份主要生产新能源电池材料,其中镍系材料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近年来稳定增长。相比之下,磷系、其他创新材料持续出现亏损,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在2024年出现下滑。再加上各类费用支出的增加,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4.9%。 公司本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全球版图、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及推进数字化、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镍系新能源电池材料龙头 中伟股份是一家新能源材料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的产品包括镍系、钴系、磷系、钠系和其他创新新能源电池材料,以及新能源金属产品。公司产成品进一步加工制造成锂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图1:中伟股份产品 从收入结构来看,新能源电池材料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1.7%下降至2024年的47.5%,其中镍系材料为主要收入来源,总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1.2%降至2024年的40.2%。镍系材料的终端产品为三元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公司预期镍系材料的生产及销售在短期内将继续占公司新能源电池材料总收入的很大比例。 此外,2022年至2024年,新能源金属产品收入占比从0%增至33.5%,产品绝大部分均是由镍中间品及电解镍组成的镍产品;其他产品收入从8.3%增至19%,主要包括金属交易、转售外购镍原材料(如冰镍)以及合约制造服务。 近几年,中伟股份的海外(主要包括韩国、新加坡、印尼)销售比例持续增加,2022年销售占总收入的33.7%,2024年增至44.5%。 自2020年以来,中伟股份的镍系和钴系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方面连续五年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一。2024年,公司镍系、钴系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3%、28%。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为全球外销市场出货量第一的磷系pCAM供货商。 磷系、其他创新材料拉低毛利率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伟股份的营收持续保持增长,2024年营收达402.23亿元,同比增长17.4%。相比之下,2024年净利润为17.88亿元,同比减少14.9%;毛利率为12%,同比减少1.4个百分点。 图2:中伟股份财务数据 分析发现,公司销量主力镍系产品毛利率近年来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12.5%增至2024年的19.9%。同期,钴系材料的毛利率同样逐年递增,从5.7%增至10.6%。然而,磷系材料自2023年以来接连亏损,2024年毛利率约-10.4%;其他创新材料在2024年毛利率达-21.4%。 图3:中伟股份各产品毛利率 2024年,新能源金属产品、其他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7.5%、5.9%,分别较2023年变动-1.4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 2022年至2024年,中伟股份的研发支出分别达到9.29亿元、10.56亿元、11.09亿元,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3.1%、3.1%、2.8%。 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59.62%,同比增加超4个百分点。同期,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100.84亿元,连续两年出现下滑;短期计息银行借款105.39亿元,短期应付债券10.25亿元。 冲刺A+H股 实控人持股56.37% 中伟股份成立于2014年,2020年9月在创业板上市。 中伟股份的A股发行价格为24.6元/股,实际募资约14.01亿元。上市后,公司股价于2021年最高记录214.77元/股,随后波动下滑。截至2025年4月28日收盘,中伟股份A股报收31.62元/股,总市值超290亿元。 2025年4月,中伟股份向港交所递交聆讯资料集,称本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全球版图、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及推进数字化、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根据招股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为9.37亿股,其中约56.37%由公司控股股东邓伟明夫妻、中伟控股、弘新成达控制。 图4:中伟股份股东 【看新股】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新股和次新股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新华财经早报:4月29日

新华财经早报:4月29日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